大皖新聞訊 4月21日,“來電宜昌”長三角主流媒體宜昌調研行在湖北省宜昌市正式啟動。大皖新聞、澎湃新聞等長三角地區15家主流媒體齊聚這座長江之濱的活力之城,將深入企業、鄉村、生態園區和文旅項目,解碼湖北省宜昌市跨越式發展的“綠色動能”與創新實踐,揭秘宜昌“來電”的高質量發展密碼。
作為長江三峽工程所在地,宜昌市以巍峨大壩為“動力心臟”,每年向華東、華中、華南輸送超千億千瓦時清潔電能,綠色能源已成為宜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2024年,宜昌GDP突破6000億元大關,達6191億元,位居全國第48位,實現4年連跨兩個千億臺階。宜昌市委書記熊征宇稱,這份“難中求成”的答卷,得益于“生態優先、產業升級、區域協同”的發展路徑。
宜昌在國家“長江大保護”戰略中地位重要
當前,宜昌正奮力打造漢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撐、長江大保護的重要展示窗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努力在湖北加快建成支點中奮勇爭先。
在為期5天的調研期間,“來電宜昌”長三角主流媒體宜昌調研行的記者們將前往三峽壩區等地采訪調研,探尋宜昌“來電”的奧秘。三峽大壩,這座“大國重器”不僅保障了長江流域安全,更帶動宜昌形成水電、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產業集群,并衍生出儲能技術、智能電網等新興業態。“‘來電’不僅是能源輸送,更是宜昌與長三角共飲一江水的合作紐帶。”宜昌市發改委負責人表示。
長江岸邊的廢棄貨場被改造成市民休閑娛樂的草坪
如何讓“三峽牌”吸引更多長三角游客?調研組將走進秭歸縣屈原故里,體驗“詩歌小鎮”的沉浸式文旅項目;將探訪“茶光互補”模式下的高山云霧茶,感受“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鄉村振興實踐。宜昌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宜昌市坐擁長江三峽、三峽大壩等世界級旅游資源,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濕地公園6個、國家級地質公園1個......5A級景區數量居湖北省之首,全國同類城市第二。2024年,當地接待游客突破1.18億人次,綜合收入1180億元。
“湖北宜昌與安徽、與長三角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此次調研旨在挖掘可復制的“宜昌經驗”。大皖新聞記者作為媒體代表向宜昌當地干群介紹了大皖新聞“追問真相、傳遞真情、探尋真理”的新聞理想以及新安晚報“為老百姓辦、給老百姓看”的永不消褪底色;表示將通過多媒體作品來傳遞這座城市的創新與溫情,展現“長江大保護”的宜昌答卷。
大皖新聞記者 張洪金 湖北宜昌報道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