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古楓樹下,舊居門前,青山依舊,情意悠悠。9月28日,“千里躍進大別山”2024鄂豫皖主流網絡媒體行活動來到李先念故居紀念園,紀念園位于湖北省紅安縣城以南22公里處的高橋鎮,是一個集革命傳統教育、紅色旅游、現場教學、文物保護為一體的多功能紀念園區。
“這面墻上展示的8幅照片,是對李先念一生產生巨大影響的8位人物,分別是他的母親王氏,父親李承元,私塾老師韓福琦……”在講解員的介紹下,采訪團成員參觀了李先念故居,他在這里出生并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在正廳里,擺放有香案、紡線車,還有李先念學木匠時制作的一把椅子,旁邊的房間則是臥室兼廚房。
隨后,采訪團來到李先念故居紀念館。在紀念館中,有一幅李先念故居前一條小路的照片,這條路被鄉親們用李先念母親的名字命名為“李王氏小路”。據介紹,少兒時期的李先念最喜歡同小伙伴們一道玩耍,他聰明、頑皮、力氣大、有主意、好打抱不平,很自然地成了“孩子王”。1924年,15歲的李先念只身去往漢口,在壽器店做學徒。1926年秋后,鄂豫皖邊界各縣中共黨組織的活動相繼由秘密轉向公開,各地農民協會紛紛成立,黃安縣境內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農民運動風暴。李先念毅然返回家鄉,投入到農民運動的洪流中。1927年11月13日,李先念等人率高橋各鄉農民配合各路起義大軍攻襲黃安城,取得了黃安起義的重大勝利,建立了歷史上黃安縣第一個農民政府——黃安縣工農政府,誕生了湖北最早的人民革命軍隊——工農革命軍鄂東軍。當年12月,李先念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館內以豐富的圖片和文字展示了李先念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業績和歷史功勛。1983年6月21日,李先念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在擔任國家主席期間,他先后出訪20多個國家,向世界各國闡明了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介紹改革開放的方針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樹立了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良好形象。
近年來,李先念故居紀念園園區規模不斷擴大,配套功能不斷完善,對外影響持續提升,旅游人數逐年增多,年接待參觀人數達90萬人次。李先念故居紀念園管理處將繼續發揮紅色主陣地作用和干部教育主渠道作用,持續做好紅色旅游和革命傳統教育,不斷提升游客接待服務水平,擦亮主席故里紅色名片,推動景區實現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徐琪琪/文 胡偉民/圖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