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穿上紅軍服,體驗“飛奪瀘定橋”的艱險;重走紅軍茶谷小道,瞻仰閃光的足跡雕塑園,尋找金剛臺紅軍婦女排足跡……這些在河南信陽商城西河景區已成為經典的紅色旅游精品路線。
9月26日,“千里躍進大別山”2024鄂豫皖主流網絡媒體行活動采訪團成員來到商城西河景區,重走紅軍之路,體驗大別山紅色文化與山水風情。
保護紅色遺跡,建設紅色旅游景區
信陽商城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守著大別山革命老區這份巨大的紅色資源,商城縣深度挖掘紅色資源,全力打造紅色旅游精品路線,大力建設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吸引一大批省內外游客體驗大別山紅色文化與山水風情。
在金剛臺西河景區大別山商城革命歷史紀念館內,來參加紅色研學夏令營的學生們認真傾聽講解員講述的“大荒坡暴動”“商城起義”和“金剛臺紅軍婦女排”的故事。
“這里是商城起義的主要爆發地,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留下的紅色遺跡,我們不僅要挖掘好保護好,更要把這獨一無二的紅色資源利用好,使其能夠潤澤子孫、造福百姓、振興鄉村。” 金剛臺西河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除了紀念館,該景區還修建了金剛臺“紅旗不倒”雕塑,保護修繕了紅軍洞、紅軍醫院等革命遺址,一批批黨員干部、青少年、企業團隊前來接受紅色教育。
重走紅軍路,用腳步丈量革命征途
穿密林,住山洞,金剛臺上斗志堅;吃樹皮,嚼草根,紅旗飄揚大別山……在西河景區內,采訪團成員重走了一遍紅軍路,聆聽了革命先輩們的熱血奉獻故事。
在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等鄂豫皖蘇區主力紅軍相繼實施戰略轉移后,1935年6月,留在根據地主持赤城縣委工作的張澤禮,率領部分紅軍戰士和縣、區機關人員及紅軍家屬轉移到金剛臺,不久與當時鄂豫皖邊區黨組織和紅軍最高負責人高敬亭派來的紅軍干部邱玉生在鐵瓦寺主持召開會議,成立了商南縣委,同時組建商南游擊大隊,另編有一個婦女排,以金剛臺為依托,堅持了長達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
“三年來,他們在金剛臺上扎下根來,堅持游擊戰爭,在豫皖邊區建立起新的戰略支撐點,為大別山重新樹立起一面戰斗的旗幟。”講解員告訴大皖新聞記者,2009年,商城縣文物普查隊在這片山上,發現了紅軍婦女排堅持戰斗的紅軍洞舊址。而在這縱橫豫皖兩省、總面積達數百平方公里的金剛臺,大大小小的紅軍洞不計其數,幾乎每個洞穴都留下了當年紅軍戰士生活和戰斗過的足跡。
如今,金剛臺紅軍洞群舊址已開發成為全國聞名的紅色景區,還被列入全國12條重點紅色旅游線路、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每年吸引全國各地無數人前來。
自然資源加持,紅色經濟越來越“熱”
走在西河景區內,采訪團成員還途經了步步嬌玻璃吊橋、地質文化廣場、萬畝高山茶園、環湖親水棧道等景點。沿線風光旖旎,青山峻嶺與綠水清流相映成趣,奇峰異石、峽谷溝壑、瀑布溪流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幅壯美的畫卷。漫步于此,采訪團成員沉浸式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每年夏季,很多省內外的人來我們這里體驗峽谷漂流。”西河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金剛臺峽谷漂流有著“豫南高山峽谷第一漂”之稱,全長6公里,總落差200米,并有水色各異的十八山潭。峽谷溪水清澈見底,漂流地段跌宕起伏,是豫南水位落差最大、最具刺激和挑戰性、自然風光最美的峽谷漂流。
“每年我們峽谷漂流的票價收入要達到2000萬元。”據介紹,來景區游玩的人看中的就是這里厚重的歷史和天然的美景。經權威部門測定,這里的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20000個以上。峽谷谷底溪水清澈見底,純凈天然,無任何污染,且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是天然的養生好水。“很多游客從我們這裝天然礦泉水回去泡茶、煮飯。”該負責人說道。
依托厚重的紅色文化和優越的綠色環境,西河景區紅色旅游發展有聲有色,紅色之路越走越寬。先后被授牌為河南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大別山干部學院教學基地、河南省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河南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河南省委干部學院教學實踐基地、全省首批55家研學旅游示范基地。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徐琪琪/文 胡偉民/圖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