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6月2日11時51分接到報警求助,有2名驢友在浙江臺州黃巖區嶼頭鄉石人峽野外溪流落水失聯。接警后,黃巖區組織應急管理、公安、衛健、消防救援、屬地政府及社會專業救援力量等全力開展搜救工作。
因搜救區域自然環境復雜,地勢陡峭,水流湍急,給救援工作帶來了較大困難。經全力搜救,2名失聯驢友于今日10時許被搜救人員找到。經確認,已無生命體征。目前,善后相關工作正有序進行。
6月2日,兩名游客在浙江臺州石人峽橫渡溪流時被水沖走。多家媒體報道中,事發后,當地公安、應急等部門和民間救援力量正在合力搜救。
事發前
有驢友見水流湍急未渡溪
一則時長3分22秒的視頻記錄下兩名游客被水沖走的過程。視頻顯示,在峽谷湍急的溪流中,一根黃色繩索一頭綁在插在溪流中間的樓梯上,一個戴帽子的男子坐在樓梯上抽煙看守。一男一女借助繩索橫渡,男子身穿紅衣并無安全措施,女子身上系有安全扣。女子突然失去重心,紅衣男子見狀上前營救,落入水中的兩人均依靠繩索以防被水沖走,兩岸人員見狀在兩頭拉繩索,試圖將兩人從水流中救起來,但繩索崩斷,兩人均被急流沖走。
據媒體報道,石人峽曾是一個收費景區,現在已經廢棄,但因為沿途有步道、吊橋、瀑布等,成為當地戶外圈有名的徒步和玩水勝地,出事地點本來水流并不湍急。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黃巖區氣象臺發布的信息,受冷空氣和南海熱帶低壓共同影響,6月1日14時7分將暴雨藍色預警信號升級為暴雨黃色預警信號,6月2日10時20分解除暴雨藍色預警信號。由于地質災害具有滯后性,仍需注意防范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影響。
臺州的章先生是一名有10多年戶外經驗的驢友,曾多次前往廢棄的石人峽景區游玩。6月2日上午,章先生和一名朋友曾前往石人峽游玩。章先生告訴紅星新聞,他和朋友先于出事的那群驢友到達事發峽谷,達到的時間大約是上午9點,章先生看到峽谷水流湍急,和朋友在岸邊游玩了十幾分鐘,并拍下急流的視頻。考慮到渡溪的危險性,他們決定折返,上午11點就離開了。當日下午,章先生才知道上午到達的地方出了事。
多年戶外經驗的驢友:在場的人“大意”了
在章先生看來,正常天氣狀況下,游玩石人峽并不危險。他看了事發時的視頻,覺得這起事故剛發生時在場的人“大意”了。首先,水流很急的情況下,應該終止橫渡;其次,繩子應該繞在梯子一側的大石頭上會更牢固一些。紅衣男子應該先到岸上,女子身上系有安全扣,或許后來還不會掉下去。
寧波戶外圈的吳先生(化名)有多年的戶外經驗,他告訴紅星新聞,這起事故的視頻在當地的戶外群內引發討論。2016年左右,吳先生曾前往石人峽游玩,涉事的峽谷原先有一塊板橋,估計水流太大被沖走了。有群友提到,被水沖走的一男一女均為寧波戶外圈的驢友,有一定的經驗,紅衣男子在寧波的驢友圈還小有名氣。
吳先生提到,大雨天后,洪水可能使得山谷的水流情況變得很復雜,危險性變大。在水流很急的情況下,理智的選擇是不要“硬著頭皮過去”。視頻中看出,當時在場的人渡溪采用的繩子,不是戶外專業的承重上限達噸位的救援繩,在渡河時也沒有將繩索固定在相對穩定的樹或者石頭上。而坐在梯子上的人,拉繩子的時候也一會松一會緊,容易讓人重心不穩。
吳先生稱,落水后救援的方法最好是一頭松開,另一頭的人才使得上勁,齊心協力把人拉上來。
紅星新聞記者 陳卿媛 實習生 顧書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