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安徽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將于1月23日在安徽大劇院開幕。1月21日,安徽省人大代表陸續向大會報到。安徽省人大代表田峰告訴大皖新聞記者,今年省兩會期間,他繼續關注鄉村振興發展。他提出,基層農技人員是農業發展進步的中堅力量,是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落地應用的主力軍,建議相關部門出臺文件規定,可以按照鄉鎮的耕地面積等指標來測算農技站需要的技術人員編制數,保證鄉鎮農技站人員相對穩定。
現狀:農技人員少事務多,農技推廣服務時間不足
田峰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人才興,則農業農村興。基層農技人員是農業發展進步的中堅力量,是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落地應用的主力軍,是鄉村振興、科技興農的重要參與者和推進者。建優育強基層農技人才隊伍,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是基層實踐的迫切需要。
“現在一般鄉鎮農技站人員在5人左右。其中種植業1-2人,畜禽養殖業1-2人,水產技干1人,人員少事務多。”田峰說,近幾年來,主農技站人員要忙于各項涉農補貼的登記造冊、審核、上報、打卡發放等,農技推廣服務時間不足,有些農技人員還被長期抽調從事行政等其他中心工作。
“另一方面,農技人員年齡偏大。一般鄉鎮站人員年齡都在50歲左右。且近幾年退休的農技人員相對集中。”田峰告訴記者,如合肥市廬城鎮農技站共6人,其中1人抽調到相關政府部門干事。最大年齡58周歲,最小年齡45歲。其中50歲及以上的5人。“近25年來沒有新進人員,站點編制名額少,眼看著農技人員接連退休,人員不斷地減少,農技推廣服務工作也越來越有限。”
建議:按鄉鎮耕地面積等指標,測算農技人員編制數
針對現狀,田峰提出,希望省相關部門出臺文件規定,可以按照鄉鎮的耕地面積等指標來測算農技站需要的技術人員編制數,保證鄉鎮農技站人員的相對穩定,鼓勵報考農業院校的定向培養生到鄉鎮農技部門上班。“建議把鄉鎮農技人員在編在崗情況納入鄉鎮鄉村振興方面的考核,如果鄉鎮農技人員缺編缺人導致技術服務力量不足,在鄉村產業振興在考核時可以扣分。”
另一方面,田峰提出,建議加強對鄉鎮在編在崗農技人員的年度績效考核,制定考核辦法,明確農技人員年度工作任務。如果發現農技人員特殊病假除外不在農技推廣服務崗位上超過1個月,扣發年度績效獎以及基礎績效獎,用時在推薦晉升中。“另外,我還想建議從縣直農技推廣單位下派技術人員到鄉鎮農技站上班,促進鄉鎮農技推廣工作上臺階。”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實習生 張燕 徐寒鈺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