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的張先生(化名)查出肺結節,一開始很坦然,沒想到半年來,這結節像被注入催化劑似,迅速增大了兩倍。半年前,張先生檢查發現其肺部有0.5厘米左右結節,沒其他異常,醫生囑咐定期復查就可以了,張先生松了口氣。
但半年多來藥物治療,張先生胸悶氣急沒明顯好轉,似乎還在加重。2周前,張先生再次至醫院檢查,肺部結節已增大至1.5厘米,還有空洞形成……
醫生對其肺穿刺活檢NGS測序發現了新情況,張先生是肺部馬爾尼菲藍狀菌(也稱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這樣的感染病例在浙江較少見。
“怎么會感染上這種菌?”為進一步治療,張先生經引薦找到浙江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孫益蘭。
孫益蘭主任詢問病史了解到,張先生其實1年多前就發現肺部結節影,因無明顯癥狀未重視,直至近期胸悶氣急癥狀加重,再次檢查才發現病灶增大并有空洞形成,確診為感染了馬爾尼菲藍狀菌,“這種真菌只有免疫缺陷病人才會感的,免疫功能正常的張先生怎會感染?我們必須搞清楚?!?/p>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馬爾尼菲籃狀菌感染主要在東南亞及我國廣東等南方地區出現,其他地區感染病例多有東南亞等地居住或旅游經歷,張先生則一再否認,“一直待在浙江,從沒去過東南亞國家以及我國南方地區”。
該院呼吸內科沈祖寧副主任醫師調整思路認為,目前發現人類和竹鼠是馬爾尼菲藍狀菌主要的宿主,除了旅居東南亞地區容易感染外,接觸馬爾尼菲籃狀菌攜帶者-竹鼠,也有可被感染。據此,醫生再次細致追問,終于發現端倪。原來, 5年前張先生在家附近山上抓過野生竹鼠,隨后親自宰殺后食用。
至此水落石出,張先生在捕食竹鼠過程中,少見真菌趁機進入體內潛伏下來,在某個節點發作,于是患者出現胸悶氣急、肺結節增大并空洞形成等系一列癥狀。
“我們需警惕的是,人感染馬爾尼菲藍狀菌不一定立刻發病,它可能在人體潛伏達10年之久才會出現癥狀。一旦感染,可播散至肺、肝臟、皮膚、淋巴結等多組織器官,臨床癥狀可表現為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等呼吸道癥狀;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癥狀以及皮膚斑丘疹等皮損癥狀。據報道,免疫功能低下又未接受治療的馬爾尼菲籃狀菌感染者,死亡率高達90%以上。”
潮新聞 記者 吳朝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