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這兩天,“小孩愛說的爛梗越來越多了?”沖上熱搜。話題內容主要是現在的孩子對于“我真的會謝”“你個老6”“栓Q”“雞你太美”等網絡爛梗張口就來。對此,網友們熱議,“確實被網絡荼毒太厲害了”“短視頻該整治一下了”。
孩子們為什么愛說“爛梗”?家長和學校如何進行教育引導?3月8日和9日,大皖新聞記者進行深度調查,采訪了多位家長、社會學專家、小學校長分析成因和應對之策。
現狀:網絡流行語太多,家長深受困擾
柯先生有兩個兒子,大寶11歲,二寶8歲,兩個孩子都愛說網絡流行梗。“大的九歲偶爾開始說,小的也就在八歲,老大和抖音學的,老二和哥哥學的。”柯先生說。
柯先生認為,孩子在網絡學爛梗不是好事,所以他很困擾。
那有沒有對孩子進行引導呢?柯先生表示,生活中會經常建議孩子不要學著說這些。“會讓孩子減少短視頻平臺和其它社交媒體的觀看量,鼓勵孩子多閱讀經典讀物。”
代女士也關注到了自家孩子最近說“爛梗”變多了。“孩子在生活中說的梗可能是和同學交流過程中學會的。”代女士認為,社會和媒體也應該引導大家規范用語,摒棄不文明用梗,堅決向爛俗梗說不。
陳女士女兒今年11歲,跟著同學和網絡學說一些流行梗。當被問到平時如何應對女兒說“爛梗”的問題時,陳女士表示自己會糾正她,告訴她這會對別人造成困擾,影響別人對她的看法。
態度:堅決抵制網絡惡俗語言,做出正確教育引導
張先生介紹,自己兒子今年10歲,大概是從二年級左右,說話中會夾帶一些梗。針對孩子玩梗,張先生表示,有些梗不知道在表達什么,對于惡俗爛梗,應該堅決抵制。
“孩子對于積極的網言網語和爛梗的分辨能力比較弱,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大人多陪伴孩子,在陪伴的過程中及時進行糾錯。”張先生說,不能讓惡俗爛梗影響孩子的道德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吳女士說,自己五年級的兒子和在上幼兒園的女兒去年開始說一些網絡梗,大多都是從短視頻上學到的。“針對不好的梗肯定會當場制止,并且教育孩子少在網絡上學梗。”
專家分析:孩子易受短視頻和身邊人影響
為什么孩子們愛說流行梗?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教授王云飛表示:首先是孩子追求新奇的天性,所以很可能在網絡短視頻中學說一些流行梗,想要引起身邊人的關注;第二,孩子還有從眾心理,如果身邊人都說,他們往往選擇跟著一起說。
王云飛表示,針對孩子常說網絡“爛梗”,作為家長需要做正確的引導。因為惡俗爛梗可能會對聽者造成困擾,甚至造成彼此之間的誤解,從而產生沖突。“孩子在玩梗時,需避免低俗爛梗,以免對他人造成傷害。”
家長行動:以身作則規范用語,避免出現惡俗語言
采訪中,市民王先生認為主要是抖音等社交平臺對青少年影響比較大,孩子容易模仿。“平臺應該加強審核,不能讓低俗的梗過審。”
遇到孩子說“爛梗”,作為家長該怎么做?代女士表示,自己作為家長首先需要在家中規范自己的用語,避免在生活用語中出現“爛梗”。
“還有就是加強和孩子的溝通,告知他們這些詞是不規范、不禮貌的,逐步糾正。”代女士表示,希望老師在學校也加強規范指導,家校一致共同規范,城市也可以樹立一些規范用語的標識、漫畫等。
“我們家長應該從自我做起,做好榜樣的力量,不說爛梗。”柯先生認為,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堅決向爛俗梗說不,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引導。
劉女士的兒子在上初中,據她觀察,孩子平時沒有說“爛梗”。 “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市民劉女士認為,家長首先應注重自身語言文明;其次,嚴格控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內容,并且高質量陪伴孩子讀書、游戲、運動等。
學校努力:讓文質兼美的網絡流行語取代網絡“爛梗”
孩子為什么愛說“爛梗”?針對這一現象,學校該如何進行教育引導呢?3月9日,記者采訪到合肥一六八新橋學校校長助理楊小龍。
“網絡爛梗問題存在已久。現在的中小學生身處短視頻流行的網絡環境,并且處在心智發展的高峰期,學習能力、好奇心、獵奇心等都很強,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楊小龍說。
常說網絡“爛梗”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什么影響?楊小龍認為,一方面,說爛梗是一種標簽化、情緒式的宣泄,不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思維的發展以及人際交往等。另一方面,學生們常用這種表達方式也會容易引起和帶動更多的同學去模仿,從而形成“講爛梗”的不良氛圍。
“學校一直都在關注學生的德育養成教育,規范學生文明用語等。”楊小龍表示,后期學校會針對網絡爛梗問題做專題教育,比如開班會討論,正確引導學生甄別和抵制粗鄙的、毫無營養的網絡爛梗。爭取讓具備正確價值導向、文質兼美的網絡流行語在學生中間傳播,以此取代網絡“爛梗”。
大皖新聞記者 許佳 汪艷 實習生 楊蕙雯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