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涇縣全縣野豬數量約8500頭,已突破生態環境限制;2021年保險公司受理760余起野生動物致害賠償保險案件……在涇縣,野豬對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為保障群眾安全,當地建立野豬綜合防控措施,組建狩獵隊,在狩獵期開展野豬獵捕工作。
年關將近,狩獵期也將于本月底結束,1月16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跟隨狩獵隊一起走進涇縣的山林,采訪當地2022年第一次集中獵捕野豬行動。
咬狗和騷狗
這一次獵捕野豬行動選擇在白天進行。
獵手們告訴記者,白天和夜晚獵捕野豬的方式不同,白天主要利用獵狗進行圍獵,夜晚則是通過熱成像設備來獵捕。
1月16日上午八點多鐘,涇縣惠農狩獵協會的隊員們陸續在協會槍庫所在地集合。幾位有合法持槍證件的獵手完成嚴格的領槍手續后領獵槍。除了獵槍,獵手們還帶了定位設備、對講機,以及一把有金屬長柄的刀。宣城市和涇縣林業部門相關科室負責人也參與了此次行動。出發前,狩獵協會會長許克生囑咐隊員們一定要注意安全。隨后,大家趕往獵狗基地挑選獵狗。
據獵手們介紹,獵狗根據功能分為兩類,咬狗和騷狗。咬狗顧名思義是發揮咬獵物的作用,“騷”可以理解為氣味的意思,騷狗則是負責通過氣味尋找野豬的蹤跡。涇縣惠農狩獵協會的獵狗基地養殖了五六十頭獵狗,他們品種各異、大小皆有,都經過了專業的訓導。最終,獵手們共帶上7頭獵狗,有幾只體型較大的咬狗,也有幾只體型稍小的騷狗。每只獵狗的脖子上都戴上能夠定位的設備,咬狗還穿上專門的護甲,以防被野豬弄傷。
出發前給獵狗穿上護甲和定位設備。
遇到野豬可爬上樹
當天的狩獵地點選擇在涇縣蔡村鎮河沖村,根據獵手們此前摸排的情況,該村附近的山里有野豬出沒。上午十點多鐘到達村里后,獵手和獵狗們都立即進入山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也跟隨其后。
目的地所在的山林并不高,主要是竹林和松樹林。一進入山林里,獵狗就很快四處尋找野豬的蹤跡。獵手周金苗告訴記者,這個季節實際上并不是野豬活動最頻繁的季節。“野豬其實在7、8月份農作物成熟的時候,經常下山偷吃的,那時候獵捕是最容易的。”周金苗告訴記者,但公安機關在2021年11月底才開始發放獵槍,這一狩獵期獵捕的野豬并不多。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多位獵手手中拿著一個形似手機的設備,該設備與每一只獵狗脖子上戴著的定位器相連,能夠看到獵狗所在的方向,距離獵手有多少米。“如果幾只獵狗都停在一個地方不動了,那應該是圍住了野豬。”獵手楊國良說。
除了利用獵狗尋找野豬的蹤跡外,獵手在山林也會觀察野豬的腳印等痕跡。竹筍是野豬的食物之一,在竹林里,獵人們會根據地上竹筍殼的新鮮程度,來判斷野豬在此活動的時間。在搜尋野豬過程中,周金苗看到一根細細的樹干上有野豬摩擦留下的痕跡,比劃后他判斷,這只野豬身高已達到一般成年男性的腰部,預計體重有約兩百斤。獵手們告訴記者,如果在野外發現野豬,可以躲在較粗的大樹后,避免被野豬沖撞,若野豬靠近可以爬到樹上。
獵人們根據筍殼的新鮮程度判斷野豬出現的時間
一只野豬被一群獵狗咬死
在搜尋了大約一個小時后,獵人們突然聽到了不遠處獵狗不停地叫。“我們經常打獵,能聽得出來獵狗叫是什么意思,當它一直不停地叫,肯定是發現了野豬。”楊國良說。
隨后,幾位獵手很快朝獵狗叫喚的地點趕去。山林里沒有路,要在密集的細樹林里穿行,獵手們比記者速度快了很多。就在記者在灌木林里艱難穿行的時候,聽到了野豬的尖叫聲。此時,一只野豬已經被獵狗們抓住。等到記者趕到時,野豬叫聲已經停止。記者看到幾只獵狗死死咬住一只野豬,雖然野豬已經死亡,但獵狗直到獵人們將它們拉開之后才松了嘴。
獵手們告訴記者,被抓住的野豬大約七八十斤,不算大。先趕到的獵人在獵狗將野豬控制后,就用繩子綁住了野豬的腿。不需要獵人開槍,那只野豬就被獵狗們咬住了。但有獵人看到當時有兩頭野豬,另外一頭大約有200斤重,曾攻擊獵狗,后來逃走了。
一只野豬被獵狗們抓住
重約200斤的野豬被抓住
那只被獵捕的野豬被帶走后,獵人們又開始循著另外那只野豬逃走的方向繼續尋找。又搜尋了幾十分鐘后,再次傳來獵狗們密集的叫聲。根據幾只獵狗不在同一個地點判斷,可能發現了不止一頭野豬,隨后幾位獵人分兩個方向去抓捕,記者則跟著獵狗的訓導員。就在此時,記者突然聽到身后不遠處傳來動物的穿過草叢的聲音,以為是有獵狗從身后趕來,但很快就看到,一只體型不是很大的野豬,快速從記者身后跑過。
這一次,獵狗們所在的地方并沒有傳來野豬被抓住后的尖叫聲。不一會,記者前方不遠處傳來“咚咚咚”的聲音,獵狗訓導員驚呼“有大野豬過來了”,但野豬似乎知道這個方向有人活動,并沒有出現在記者眼前。
這一次并沒有成功抓住野豬。后來趕回來的獵手表示,他曾經距離一只大約200斤的大野豬只有五米,就在他準備開槍時,幾只咬狗沖了上去,驚走了野豬。從定位設備上看,有兩只獵狗一只追著野豬跑了近一公里,沒有成功抓住野豬后又回到了獵手身邊。不過在下午的獵捕中,這頭重約200斤的野豬最終還是被抓住。獵捕行動一直持續到下午三點多鐘,成功獵捕了2頭野豬。
“晚上打野豬要好打一些,野豬一般是半夜活動,白天睡覺。”獵手萬軍告訴記者,他們晚上打野豬一般是兩三個人一起,不需要帶獵狗,會通過熱成像設備搜索野豬,在發現野豬后,靜悄悄的靠近,再通過獵槍來獵捕。
已獵捕51頭野豬
當天參與了獵捕行動的涇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負責人陳躍告訴記者,在涇縣境內目前大約有8500頭野豬,達到了4頭/平方公里,已經突破了2頭/平方公里的生態環境限制,給群眾的農林作物造成嚴重損失,甚至威脅到人身安全。
為了保障群眾的安全,涇縣林業部門除了開展安全防范宣傳、公益護林護秋活動外,還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了一家保險公司為涇縣2021年度野豬致害賠償保險業務開展單位,2021年,該保險公司受理了760余起野生動物致害賠償保險案件,正開展保險理賠工作。
涇縣惠農狩獵協會會長許克生介紹,2021年7月,在涇縣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由他發起組織的涇縣惠農狩獵協會成立,是安徽首家護農狩獵協會。協會成員包括多位有合法持槍證件的企業界愛心人士,他們在狩獵期利用訓練有素的獵狗,開展獵捕野豬護農護秋公益行動,效果顯著。
據介紹,涇縣的野豬可狩獵期是當年的7月16日至翌年的1月31日。陳躍表示,2021年,涇縣野豬獵捕限額是300頭,狩獵隊是由林業、公安部門審查后的合法持槍隊員組成,加上1月16日獵捕的2頭野豬,已經共獵捕野豬51頭,目前統一集中保管于凍庫中,待狩獵期結束時無害化處置或作動物園動物飼料。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