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在工地干活,尾款卻遲遲要不到,包工頭打了一紙欠條,現在人卻聯系不上了。近日,合肥的夏先生反映,他和幾名工友遭遇了討薪難,讓人發愁。2022年1月5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陪同夏先生等人聯系多方,最終讓此事迎來了新進展。
夏先生和工友討薪。
工人投訴:尾款遭拖欠,包工頭卻“失聯”
2022年1月5日,夏先生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介紹,前幾年,他經人介紹認識了包工程的男子嚴某。2019年上半年,他來到合肥一項目工地,在嚴某承包的片區從事水電工作。幾個月后,工作結束,但工資卻遲遲未結清。
夏先生稱,2020年1月23日,他和幾名有相同遭遇的工友一起來到合肥市瑤海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反映問題,后經協調,拿到了一部分工資。對于尾款,嚴某給他們打了欠條,承諾后期支付。可一晃快兩年時間了,他們仍未拿到尾款。不僅如此,現在嚴某電話一直關機,無法聯系上,討薪成了難題。“他還拖欠我16000元的尾款,現在連人都見不到,拿著欠條都不知道該找誰。”看著手中的一紙欠條,夏先生犯了愁。
夏先生收到的欠條。
夏先生的工友葉先生介紹,他們都是跟著嚴某在該工地干水電工作,目前4名工人被拖欠的尾款總計達數萬元。眼看著又到年關,嚴某卻不露面、不接電話,這讓大家焦急不已。
隨后,根據夏先生提供的聯系方式,記者多次撥打嚴某的電話,均處于關機狀態。
部門回應:證據較少,聯系相關方到場
2022年1月5日中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陪同夏先生、葉先生等,再次來到了合肥市瑤海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在記者等人表明來意后,農民工維權窗口工作人員介紹,對于夏先生這樣的情況,他們一般是先聯系多方進行調解,如果調解無果,工人們也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該工作人員介紹,夏先生等人無合同或協議,僅有一張欠條,相關的證據素材較少,這種情況也會給維權帶來難度。隨后,工作人員撥打了嚴某的電話,同樣處于關機狀態。見此情況,工作人員又聯系了項目總包方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對方表示將派人到場。
迎來進展:總包方出面,討薪有望
2022年1月5日下午,總包方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代表蔣先生趕到合肥市瑤海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蔣先生稱,早在2020年,他們聽說工人工資未結清后,就將多方召集在一起,算清了賬目,將該由他們支付的款項全部付清。當時,嚴某承諾剩下的錢由他自己兜底,并簽下了承諾書,不料嚴某并未付清工人工資。
總包方代表在現場統計工人被拖欠的工資。
蔣先生表示,經過統計,4名工人被拖欠的工資總額為48000余元,目前嚴某電話關機,接下來他們將找到嚴某了解情況,如果不行就找分包老板,會想辦法給工人們解決欠薪問題。
對于蔣先生的現場承諾,夏先生和工友們也表示滿意。“感謝大家的幫忙,希望我們能盡快拿到尾款,回家過年。”夏先生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 見習記者 韓喻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