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訊 9月1日上午11時28分許,在經過8月31日的試轉并在連續艱苦奮戰,克服多個難題后,合六葉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一座支線上跨橋在空中正式開始其逆時針旋轉28度的“轉體”過程。9月1日下午1時許,該重達1500噸的巨大橋梁以毫米級精準對接到新建橋墩,成功實現由原來高速公路斜跨6車道橋梁,轉體為橫跨8車道橋梁目標,為安徽此領域取得零的突破。
據悉,8月31日上午開始的試轉過程中相繼發現多個難題和障礙,最終在相關單位領導的正確指揮下,在現場工程技術專家、施工人員的努力下,8輛無人大型模塊車(臨時“千斤頂”)于9月1日上午11時28分正式開始轉體。在計算機的控制下,8輛無人大型模塊車同步頂起笨重的橋梁,逆時針同步轉體28度后,96米長的1500噸巨大的橋體于9月1日下午1時許,以毫米級精準成功從原橋墩平移到新建的橋墩上。
據施工方項目現場負責人強軍介紹,這座支線上跨橋是一座20米+25米+25米+20米四跨等截面現澆連續箱梁,原橋梁與高速公路斜交成28度,橋下只能通行6車道,橋梁全長96米,橋梁寬8.5米,橋梁重1500噸。作為“皖西第一路”的合肥至六安高速公路每天自然車流量在6萬輛以上,節假日更是達到10萬輛以上,其中貨車占三分之一,交通擁堵、交通事故時有發生,特別是節假日更是處于超飽和狀態。為確保安全、暢通,項目建設、設計、施工單位精心謀劃、優化設計,創新提出“轉體法”施工,即先將原與高速公路呈斜交的支線上跨橋梁,逆時針轉動與高速公路成直角,增加橋梁的跨越度,由斜跨6車道變為直跨8車道,再與兩側對接。
根據新方法制定的新方案,這次橋梁轉體施工采用8組模塊車同步升降、同步行駛,將橋梁整體向上頂升50毫米,對轉體路線、模塊車控制、轉體控制、橋梁精確定位等施工工序進行嚴格把控,圍繞中墩逆時針旋轉28度,讓橋梁垂直高速公路后,降落在新建橋墩上,空中旋轉后毫米級精準對接,實現了原有橋梁上部結構和中墩的完全利用。
轉體過程中,在橋梁上設置監測儀器,實時監控橋梁關鍵截面應力、橋端位移、轉體速度、空間位置、風速風力、牽引力等相關參數,實時掌握轉體過程中的橋梁工作狀態,大大增強了施工安全性。
據悉,除了前期預備性工作,此次橋梁真正轉體耗時僅用1個多小時,相對傳統拆除舊橋、建設新橋耗時幾個月,而應用橋梁轉體技術改建速度,更快、更安全、交通影響更小,節約土地18畝,避免舊橋拆除,減少砂石用量,具有安全快速、綠色環保、節約土地、節約資源、節約投資的優點,是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團堅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貫徹交通運輸部“綠色公路”建設理念,努力打造“安徽精度”建設品牌的又一生動實踐。
陳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竇祖軍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