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今年的合肥市兩會上,從事餐飲行業多年的合肥市政協委員黃保鎖最關注的還是“食”這一話題。在黃保鎖看來,民以食為天,但隨著合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力實施,在奮力打造城市“產業地標”的背景下,餐飲服務業存在的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現象也日益突出。他建議餐飲企業要找創新要“訂單”,讓科技賦能餐飲服務業,打造“舌尖上”的地標餐飲企業。
餐飲企業要向“創新”要訂單
“餐飲企業缺乏頭雁品牌、缺乏產業鏈的布局和規劃。”黃保鎖認為,目前合肥存在小餐飲數量多,連鎖餐飲經營困難,結構調整尚未形成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的區域優勢產業鏈。其次,科技化賦能不足。“餐飲服務業是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一定程度上缺乏創造性改變和創新性發展的意識。”
在黃保鎖看來,傳統餐飲行業要想在傳承的基礎上實現新發展,需要創新,也必須創新。“加強科技轉化賦能,增強競爭力。”黃保鎖建議,餐飲企業應該率先在科技賦能餐飲服務業開先河,打頭陣,如智能語音應用、智能機器人應用等,以數據化賦能管理,做精做細做優管理和服務。最終就是以創新為驅動力,以現代化的思維模式、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現代化的服務理念,向創新要訂單,實現高質量發展。
他認為,隨著“高質量發展”理念的大力實施,合肥要不僅擁有“芯屏器合”的產業地標,還要擁有“舌尖上”的地標餐飲企業,比如提到成都就想到火鍋,合肥也要打造具有城市代表性的地標餐飲企業,這不僅可以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有利于社會穩定;更可以帶動文旅產業發展,優化招商環境,使餐飲業成為經濟增長的助推器,更有助于實現“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這一“十四五”時期的合肥奮斗目標。
讓閑置土地“變廢為寶”
對如何積極盤活閑置土地,黃保鎖也帶來今年的提案。他在日常調研中發現閑置土地利用率低下,建議加大處置“僵尸土地”力度,讓舊土變熱土。
黃保鎖建議從土地資源緊張的實際出發,加大處置“僵尸土地”力度,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出路,統籌土地、人才、資金等要素資源,讓閑置土地用起來。黃保鎖說,“對于土地性質規劃不能一刀切到底,一尺量到頭,如原先規劃是工業用地,是否也可以考慮調整作為體育場地建設或者其他公共性質用地,深化落實體育強國戰略。”
此外,充分利用政策杠桿,鼓勵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如鼓勵企業將空閑土地和閑置廠房采取多種形式實施改造、利用,對實施過程中發生的有關稅收給予在地方留存部分額度內獎勵;鼓勵企業在符合要求、滿足安全并不超過企業生產配套用地比例的前提下,利用廠區內的空閑土地新建其他設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倪致遠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