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12月16日從安徽省政府召開的“美好安徽 ‘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已躋身支柱產業,全省融資總量指標實現翻番,金融資產規模大幅增加,本外幣存款余額連跨三個萬億臺階。同時,多層次資本市場“安徽板塊體系”不斷壯大,新增科創板上市公司7家,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六。
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昌順介紹,前三季度,全省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955.6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加1181.9億元,占全省GDP比重達7.07%,較2015年同期提升2.12個百分點,金融業成為我省經濟發展支柱產業之一。
“十三五” 期間,全省融資總量指標實現翻番,本外幣貸款余額連跨3萬億、4萬億、5萬億三個萬億臺階;全省金融資產規模大幅增加,本外幣存款余額連跨4萬億、5萬億、6萬億三個萬億臺階,由2015年末的3.48萬億元增加至6.04萬億元,增長73.5%。
令人振奮的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安徽板塊體系”不斷壯大。“十三五”期間,全省共新增境內上市公司37家,居中部第1位。特別是注冊制改革以來,我省新增科創板上市公司7家,居中部第1位、全國第6位;創業板上市公司4家,居中部第1位、全國第3位。截至11月末,全省共有境內上市公司123家,其中主板63家、科創板7家、中小板31家、創業板22家,上市公司家數居中部第1位、全國第9位。全省“新三板”掛牌企業296家,居中部第1位,較2015年末增加132家,增長80.5%。省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家數由2015年末的717家增加至6880家,躍居全國區域性股權市場前列。
此外,全省農業保險覆蓋面、參保率、產品數量等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金融扶貧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十三五”以來,全省扶貧小額信貸累計投放382.9億元、累計服務101.4萬貧困戶。全省扶貧開發縣域共有境內上市企業2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17家;全省國家貧困縣和革命老區共有境內上市企業4家、在審和輔導備案企業6家,形成了資本市場助力脫貧攻堅“安徽上市企業集群”。全省共開發“深貧保”等防返貧致貧保險產品99個,累計支付賠款20.24億元,受益人口125.44萬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