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網信辦印發通知,按照2023 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計劃,自12 日起,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專項行動聚焦社交、短視頻、網絡直播等類型重點平臺,針對“自媒體”造謠傳謠、假冒仿冒、違規營利等突出問題,堅決打擊,從嚴處置,營造清朗網絡空間。(3月13日新華社)
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不僅有利于凈化網絡輿論環境、文化環境,更有利于規范網絡經濟秩序,維護健康的網絡生態,其重要意義毋庸置疑。自媒體亂象叢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流量利益的內在驅動。如納入此次整治行動的自媒體造謠傳謠、假冒仿冒、違規營利等突出問題,亂象外在形式與違規營利之間,大多互為表里,造謠傳謠大都是為了擴大自身流量,再通過流量變現;假冒仿冒官方機構、新聞媒體和特定人員的自媒體,則是提升自媒體所謂的“權威性”,蒙蔽粉絲,獲得更大流量。
可見,自媒體治亂,要表里同治、標本兼治,既要從嚴打擊“自媒體”發布傳播謠言、有害信息、惡意炒作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也要給自媒體流量利益裝上“節制閥”,從嚴整治違規營利行為,建立非法違規自媒體逐出機制,讓自媒體做到規范引流,在法律法規、公序良俗的界線內,從事內容生產與運營傳播。
從嚴整治自媒體,歸根到底,要守住流量利益節制閥。自媒體亂象叢生,平臺失責、疏于管理是重要原因,因此,此次專項行動的通知也指出,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督促網站平臺健全賬號注冊、運營和關閉全流程全鏈條管理制度,加強賬號名稱信息審核、專業資質認證、信息內容審核等常態化管理。同時特別強調,指導網站平臺運用經濟手段,對違法違規營利的自媒體予以清空粉絲數量,暫停或關閉直播、用戶打賞、知識付費、收益提現權限,下架商品鏈接,取消廣告收益、流量分成等處罰措施。根據通知,各地網信部門將督促網站平臺深入自查自糾,從嚴從重處置頂風違規、屢教不改的自媒體;對管理不力、姑息縱容的網站平臺,依法采取限期整改、罰款、暫停相關功能、關停下架等處罰,警示自媒體和網站平臺做好自我管理。
從嚴整治自媒體,還要將打擊亂象與完善管理常態機制融為一體,網信監管部門需健全對各類自媒體平臺的日常監管機制,倒逼平臺履行對自媒體運營、內容審查等管理責任,指導引入經濟管理手段,設置流量利益節制閥,建立自媒體違規行為監測、投訴舉報聯動處理機制。
作者:木須蟲(2023年3月16日 新安晚報 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