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九江太守中的文化大家

戰國末年楚國建都壽春,楚文化精粹匯聚淮南。西漢壽春縣又成淮南國王都,淮南王劉安匯聚各方英才編撰“絕代奇書”《淮南子》,楚風完美轉型漢韻。淮南國以后,壽春成為九江郡治。漢章帝時,壽春成為阜陵國王都,九江郡治遷陰陵縣(今定遠縣永康鎮古城村)。此后一批文化大家擔任九江太守,進一步夯實了安徽的歷史文化底蘊,為三國時代江淮地區的人才輩出奠定了文脈基礎。 

盧植——國之楨干 

盧植擔任九江太守的時間是在漢靈帝熹平四年(175年)。《三國演義》的讀者對盧植都很熟悉,第一回劉備出場,就說他“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劉備與關羽、張飛結義后投軍,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奉太守令“至盧植軍中”,盧植“留在帳前聽調”。 

元《至圣先賢半身像》盧植繪像

盧植,字子干,是東漢著名經學家,與劉備是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市)老鄉。盧植博古通今,喜歡鉆研儒學經典,曾與著名經學大師鄭玄共同師事大儒馬融,學成后歸鄉,教習儒學,比較知名的弟子除蜀漢開國皇帝劉備外,還有割據幽州多年的北方軍閥公孫瓚,為《淮南子》以及《戰國策》《呂氏春秋》《孝經》等諸子學說作注的高誘等。 

盧植性格剛毅,品德高尚。其師馬融是外戚豪族,家中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盧植在馬融家中學習多年,從未向歌女們瞟過一眼,馬融對盧植非常敬佩。盧植回鄉以后,潛心教學,多次拒絕州郡任命,直至建寧(168-172年)年間,才被征為博士,在太學講授儒經。 

早在西漢時,今浙江溫州地區的甌越族和今福建境內的閩越族內遷江淮之間的九江、廬江兩郡,稱“九江蠻”。東漢后期,九江蠻因遭歧視,起兵造反。盧植才兼文武,朝廷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四府聯合推薦,于是皇帝任命盧植為九江太守。這是盧植第一次任職地方,到任后恩威兼施,很快平定叛亂,于是“蠻寇賓服”。后來盧植因病去職,重回朝廷。 

不久又發生南夷反叛事件,朝廷擔心蔓延至江淮地區,因盧植在九江任上“有恩信”,于是讓他再回安徽,拜為廬江太守。盧植深知治理重在簡約,務求清凈,只在關鍵時候發力,地方穩定得到有效維護,也展示出盧植同時具有軍事指揮和地方治理能力。 

地方任職取得成效后,盧植第三次回到朝廷,參與《五經》校注和《漢記》續撰,著有《尚書章句》《三禮解詁》等著作。黃巾起義爆發后,盧植任北中郎將,參與鎮壓,將張角圍困于廣宗(今河北威縣東),因拒絕向宦官行賄,險被處死。后任尚書,又因得罪董卓被罷職。曹操曾盛贊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骨干’意)也”。唐太宗以歷代先賢22人配享孔廟,盧植是其中之一。 

服虔——匿名偷學 

經學家服虔是以學者身份進入仕途,后擔任九江太守,任上沒留下可以流傳的政績,僅在《后漢書·儒林傳》中記下一句:“中平末,拜九江太守。”中平是漢靈帝年號,使用年限為公元184-189年。 

《儒林傳》說,服虔,字子慎,河南滎陽人,具有高雅才能,善于撰寫文章和評論。然后列舉了他的學術成果,最著名者為《春秋左氏解誼》,還有賦、碑、誄、書記,以及《連珠》《九憤》,凡十余篇。 

元《至圣先賢半身像》服虔繪像

南朝宋劉義慶編著的《世說新語》收錄了服虔匿名偷學的故事。服虔擅長《春秋》研究,準備作注,想多聽一些不同意見。東漢名士崔烈聚徒開講《左傳》,服虔就隱匿自己的真實姓名,受雇為崔烈的門徒燒飯,每到崔烈開講,服虔就站在墻外偷聽。聽了一段時間,服虔覺得崔烈的水平不如自己,就與崔烈的學生討論老師的課業優劣,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崔烈聽說后,斷定此人很有學識,但不知道是誰。他聽說過服虔大名,懷疑此人就是服虔,但彼此素未謀面,不能確定。次日清晨,崔烈來到服虔住處,服虔尚未睡醒,崔烈趁機喊道:“子慎!子慎!”服虔夢中驚醒,隨口答應一聲,于是二人相交,成為好友。 

服虔與盧植的同學鄭玄并稱“服鄭”,他倆之間也有一段故事,同樣出自《世說新語》。鄭玄是著名經學家,在古文經學的基礎上,吸收今文經學,廣采眾說,遍注群經,形成“鄭學”。服虔作《春秋左氏解誼》時,鄭玄也在注《左傳》,兩人并不認識。有一回,鄭玄與服虔恰好投宿同一家館舍,服虔在客舍外面與朋友談起自己要注《左傳》的事,鄭玄在一旁聽了很久,發現服虔的學術見解很高,于是對服虔說:“我早就開始為《左傳》作注,還沒完成。聽君一席見解,與我多有一致,干脆將我已經完成的部分盡數托付于君。”于是鄭玄心甘情愿地將自己研究多年的學術成果贈送給素昧平生的服虔。 

東晉開始,《左傳》服虔注與杜預注并立為太學課程。南北朝時,南方盛行杜注,北方則用服注。直至唐朝以后,服注逐漸消失。至今我們還能在《史記三家注》《漢書注》中看到服注引文。 

邊讓——天授逸才 

《三國演義》第十回寫道,曹操從兗州南征徐州陶謙,“當有九江太守邊讓,與陶謙交厚,聞知徐州有難,自引兵五千來救。操聞之大怒,使夏侯惇于路截殺之。”就是說邊讓死于九江太守任上,時間為漢獻帝初平四年(193年)。 

邊讓,字文禮,陳留浚儀(今河南開封市)人,年輕時就善于辯論,長于作文,但“文多遺失”,唯《后漢書·文苑傳》流傳《章華賦》一篇。章華臺是楚靈王修建的離宮,“臺高十丈,基廣十五丈”,窮盡土木建筑之技巧,耗盡庫府收藏之奇珍,調動全國力役,花費數年之久,方得建成,當時號稱“天下第一臺”。因楚靈王喜好細腰女子在宮內輕歌曼舞,故亦稱“細腰宮”,“小蠻腰”的說法由此而來。歷史上楚國共建有4座章華臺,楚靈王修建了兩座,一座在湖北潛江市西南龍灣古華容縣城內,一座在安徽亳州市東南古城父縣境內,《章華賦》描繪的是前者。賦文通過描繪章華臺的盛況及楚靈王的奢華生活場景,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批判和反思,也反映了東漢末年文學創作的風格和特點,在當時產生轟動效應,在文學史上也具有一定地位。 

掌控朝政的大將軍何進十分仰慕邊讓的名望,于是將其征辟為府中令史,從事文書處理和祭祀禮儀等具體工作。邊讓的才情很快就令往來大將軍府的賓客傾倒,建安七子中的孔融、經學“王學”創始者王朗都主動與邊讓結交。議郎蔡邕(蔡文姬之父)認為何進對邊讓的安排是大材小用,于是給何進寫信,說邊讓是“天授逸才”,如果生活在唐堯虞舜時代,那就屬于八元八愷之類的人才;如果生活在孔仲尼時代,那邊讓不會在顏回冉求之后,希望何進“回謀垂慮,裁加少納,貢之機密,展之力用”,重新考慮邊讓的安排使用。 

后來邊讓受到重用,擔任九江太守。但“不以為能也”,就是沒辦法顯示出他的才能來。《后漢書·文苑傳》說邊讓后來因遭遇“王室大亂”即董卓之亂,“去官還家”。又因恃才傲物,不為曹操所屈,說了不少輕薄侮慢之語,結果被同鄉告發,曹操一怒之下,命郡守將其處死。《三國演義》則說邊讓死于九江太守任上。 (周強)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肥西扎實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

面對當前迎來的持續低溫雨雪冰凍天氣,肥西縣自然資源局高度重視,密切關注天氣發展趨勢和預測信息,采取多種措施積極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市| 阿城市| 昌都县| 武宣县| 来宾市| 黄山市| 兖州市| 介休市| 五原县| 和静县| 嵊泗县| 定边县| 独山县| 安陆市| 德惠市| 陆河县| 嘉定区| 九龙坡区| 阆中市| 精河县| 杭州市| 济宁市| 绥德县| 上杭县| 安溪县| 长海县| 萝北县| 乌鲁木齐县| 玛多县| 连州市| 五常市| 公安县| 汨罗市| 阜平县| 措勤县| 中宁县| 新干县| 云和县| 醴陵市| 沅陵县| 尉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