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庫存高企和下游需求萎靡,2023年的半導體產業周期性下行,讓全球芯片制造商飽經風霜。即便是臺積電這樣的“老法師”也未能幸免于難,作為AI應用井噴下的最大受益方之一,該公司全年營收相比2022年依舊下滑了4.5%。
2023年的低谷,對于晶圓代工廠而言還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從臺積電將高雄建廠計劃由28nm成熟制程轉為最先進的2nm制程便可見一斑,半導體新一輪成長周期中,AI已經明確成為支柱產業,短期內先進制程的產能需求將迅速擴大,成熟制程的間接獲益則尚需時日。這也意味著,先進工藝角逐更加激烈的同時,成熟制程的廝殺和博弈也將更加血腥,行業正在加速洗牌。
觀察2023年全球前十大晶圓廠各季度的營收情況,總營收數據在第二季度觸底后開始反彈。如下圖所示,若以第一季度為基準,2023年前10中僅有3家公司營收實現逐季攀升,分別是格芯、中芯國際和晶合集成,其中格芯變化幅度較??;晶合集成反彈幅度最大,Q4營收相較Q1實現了97.4%的大幅增長。
作為一家相對年輕的晶圓廠,晶合集成能從一季度的泥潭中快速抽身反彈,十分難得。但也有質疑者認為,這是通過降價和損失利潤來提升營收。
實際上,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晶圓代工廠降價的傳言便從未間斷。某晶圓代工大廠銷售負責人曾告訴集微網,中國大陸廠商的降價力度之大,讓臺系廠商也不得不跟進調降成熟制程代工價格,最高降幅高達20%,大陸廠商的降幅則更大。
在晶圓代工領域,降價搶市的情況時有發生,重要的是如何能在短期內保有利潤,在未來長期發展中與大客戶形成訂單綁定,通過逆周期投資來充分擁抱新的成長周期。從晶合集成的業績快報不難發現,其產能利用率在2023年底已達到90%以上,2023年內營業收入和產品毛利水平穩步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擴產折舊壓力和代工價格下調的前提下,晶合集成在第四季度還維持著28.36%的毛利率。
另外,從2023年全年的晶圓代工市占率變化來看,營收前10大晶圓代工廠中,除臺積電仍在擴大影響力之外,僅有晶合集成的市占率實現正增長,從第一季度的0.6%增至第四季度的1.0%。未來隨著晶合集成的三期投產和新工藝平臺量產,這一數字有望繼續增長。
2023年,晶合集成堅定不移地展開逆周期投資,資本開支達74.04億元,其中研發投入超10億元。作為全球顯示驅動芯片代工龍頭,隨著OLED相關工藝平臺量產接單,加上面板行業復蘇帶動原有平臺上量,晶合集成今年的業績表現將更加令人期待。
據了解,去年年底時,晶合集成40nm的OLED驅動芯片已經開發成功,平臺元件效能和良率均已符合目標,具備向客戶提供產品設計及流片能力,今年3月底,已實現OLED面板點亮,目前正在進行良率提升。
面板行業方面,Omdia此前就曾發表行業預測稱,2024年將是面板產業的復蘇之年,預計顯示面板銷售額將相比2023年增長7%。全球DDIC需求量也將迎來反彈,預計總需求量將達到81.88億顆,同比增長4%。
晶合集成近期還順利量產了55納米單芯片、高像素背照式圖像傳感器(BSI),實現智能手機應用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應用跨越式邁進。此外,晶合集成的1400萬BSI堆棧式工藝已交付國內手機大廠。晶合集成規劃CIS產能將在今年內迎來倍速增長,出貨量占比將顯著提升, 成為顯示驅動芯片之外的第二大產品主軸。
根據晶合集成發布的2024年一季度指引,經初步核算,晶合集成今年一季度預計實現營收20.70億元至23.00億元,綜合毛利率在22%至29%之間。相比2023年同期,2024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最高有望實現111%的同比增長,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