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春運仍在繼續,與大家熟悉的春運“窗口崗位”不同,還有一些平日不為常人了解的“幕后崗位”,合肥客運段旅服車間值班員就是其中之一。盡管他們不直接同旅客打交道,但他們的付出直接關系到旅客的出行體驗。
王興安是合肥客運段旅服車間阜陽庫年紀最大的值班員,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老王”。今年是他的最后一個春運,9月他就要退休了。一提到“老王”,大家都佩服不已。
合肥客運段擔當的車體有28組,分別有9種不同車型,但只要老王看上一眼,都不用備品單,他就能知道哪個車型的備品應該準備多少。
在餐料配送上,老王的業務從來都是零差錯。有時,他還能對班組的餐車上料計劃提出修改建議。就像前幾天,多虧了老王提前給出的增備數據,即便在新一輪寒潮天氣影響下也保障了列車餐料的正常供應。
憑借著這樣的技能,老王在車間俘獲一眾“迷弟迷妹”,大家都幽默地叫他阜陽庫“最強大腦”。
2月24日早上6點,老王戴著老花鏡,湊在電腦前逐一核對餐料和備品發放單據。今年春運,阜陽地區圖定列車4趟,開行臨客列車5趟,再加上臨時補料列車,一天有近10趟列車需要餐料食品的供應保障。核對工作是個細活,稍不留神打錯一個數字,就可能影響列車的餐食供應。時間緊,任務重,老王爭分奪秒地打著料單并逐項核對。
阜陽地區的當天氣溫很低,冒著零下的低溫,王興安傴僂著身子一一清點裝車的食品餐料。“白菜20斤、青椒10斤、土豆15斤、饅頭30個……咱們千萬不能出錯,惡劣天氣更要保障列車的飲食供應!”在他的號召下,大家反復清點核對。無論是在運轉車長、列車員、列車長或是上水工等崗位,老王始終保持著在部隊里養成的嚴謹習慣。
阜陽庫是老王待過最久的一個車間,他對這里的眷戀自然不用多說。在嶄新的筆記本上,他寫上,“交接工作:一、春運料單注意事項及往年數據。”最近老王總愛回憶剛來阜陽工作的時候,那時自己還是“小王”,對整備工作不了解,在新崗位上的那幾年還很不適應,靠著一路的摸索鉆研才有了現在工作起來游刃有余的“老王”。這個嶄新的筆記本他打算交給接替崗位的同事,免得人家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著手。
19:30,同事帶著熱乎的飯菜來探班。還有幾個月就要退休了,王興安的同事知道他的認真勁,越是這個時候他越不會松懈。家在外地,老王上班時往往都是隨便湊合一頓,同事的送餐讓他很是欣慰,飯間兩人打開了話匣子。老王開始回憶往年的春運:“近兩年,阜陽高鐵開通,坐慢車的人越來越少了,開行的普速臨客列車也沒往年多了,大家都喜歡乘坐高鐵出行了。”老王感慨道。
等把同事送走,老王又翻開筆記本,寫下“交接工作:二、庫內車型及對應備品數量……”直到一天工作結束,王興安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休息。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通訊員 徐峰 葉圣舒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