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到2025年,合肥市建成兒童友好社區(街區)不少于50個、兒童友好試點社區覆蓋率達到50%;有序探索教師“區管校聘”管理制度,縮小城鄉、校際、群體教育差距;在新建幼兒園中符合條件的要規劃配建“三件套”(家長等候區、游園和公廁)……2月1日,大皖新聞記者從第六次合肥市婦女兒童工作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工作會議了解到,合肥市制定《合肥市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2025年建成兒童友好社區(街區)超50個
方案指出,到2025年,合肥市建成兒童友好社區(街區)不少于50個、兒童友好試點社區覆蓋率達到50%、兒童友好鄉村不少于10個、兒童友好公園不少于30個、兒童友好學校不少于100所、兒童友好醫院不少于5所。兒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建成彰顯養人合肥、科創名城特色鮮明的兒童友好城市品牌。
到2035年,兒童友好理念成為全社會共識和全民自覺,建成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兒童友好城市合肥樣板。
發揮“規建治一體化”的制度優勢,推進兒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在“一湖一園一廊一城”文旅新地標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公共服務設施、城市更新等重點項目工程中,打造一批兒童友好試點示范項目。探索建立“兒童優先”政策評估機制,在城市發展重大規劃、政策、項目決策中引入兒童影響評價。
有序探索教師“區管校聘”管理制度
方案指出將拓寬兒童代表覆蓋面,普遍在學校、社區成立兒童代表團、兒童友好成長營等兒童參與平臺,探索建立兒童需求從表達到落實的全流程參與機制,激發兒童參與城市治理的主人翁精神與社會責任感。
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持續擦亮“學在合肥”品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有序探索教師“區管校聘”管理制度,縮小城鄉、校際、群體教育差距,加快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嚴格落實“雙減”政策,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及兒童暑假托管長效服務水平,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全覆畫。推進德智體美勞“五大行動”實驗區建設,賦能兒童健康成長。
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兒童福利和服務工作,完善落實合肥殘疾兒童康復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協同推進兒童殘疾預防、早期篩查、治療康復。推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補貼擴幅提標,鼓勵公辦機構開展康復業務,支持社會力量建設康復機構。加強困境兒童分類保障。
新建幼兒園規劃配建“三件套”
記者注意到,方案強調在體育場所、美術館、博物館、大劇院等改擴建一批適兒化設施,鼓勵學校建設兒童勞動教育,美育教育、課外實踐、科技體驗、素質拓展等校外活動基地,全方位打造提升兒童綜合素養的“課外學堂”。
推動公共場所建設母嬰室、兒童廁位、第三衛生間、兒童休息活動區等,營造良好的兒童友好環境。充分利用公園綠地、閑置地、廢棄工礦地等建設一批“共享球場”“游戲角落”。結合城市更新行動和老舊小區改造,激活存量、做優增量,從社區、街區、城市三個層面構建點線面相融合的兒童友好空間體系。
建設一批兒童友好學校,優化學校兒童友好環境,改造提升有關建筑、設施,加強校園、校舍、校車、校園食品等安全管理。建立完善兒童參與機制。在新建幼兒園中符合條件的要規劃配建“三件套”(家長等候區、游園和公廁)。開展學徑設計,提升兒童通學路徑無障礙和安全性,打造“最美上學路”。
逐步推進建設合肥市托育綜合服務中心
方案支出,推進一批醫院進行適兒化改造提升。建立兒童就醫便捷通道,在醫院兒童候診活動區和兒科住院病房營造趣味、舒適的就醫環境。推進兒童友好公園建設。擴建、改建各類公園、游園、口袋公園,完善郊野步道、自然營地等兒童主題設施設備建設。設置充滿生態童趣、具有啟發創造性的兒童活動區域和游戲空間,成為兒童親近自然、感受自然、探索自然的“游樂園”。
完善三孩生育配套措施,完善生育保險政策,依法落實產假、護理假、育兒假等生育政策。探索成立家政服務聯盟,持續推動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促進家政服務與托育產業融合發展。
此外,逐步推進建設合肥市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示范性托育服務機構,公立醫院托育點及公辦獨立托育機構。建設覆蓋0-3歲各年齡段的托育機構,開展就近就便的托育服務,在農村綜合服務設施配建中,統籌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加快建設社區(村)嬰幼兒成長驛站。探索實施社區(村)家長互助式、臨時托管式公益服務,支持用人單位開展托育服務。對普惠托育機構給予運營補貼。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實習生 張燕 徐寒鈺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