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氣溫驟降,我省多地迎來初雪。大家歡呼著與飛雪的邂逅,卻忽視了腳下路滑。剛剛,大皖新聞記者從合肥市急救中心了解到,12月18日07:00—16:00,合肥120急救中心總出診278趟,因雨雪受傷的患者有所增加。
同時,記者從合肥多家三甲醫院了解到,今天骨折和頭部外傷患者明顯增多,相關門急診量較平日增加了2~4倍。專家提醒,患者以45歲以上的中老年女性為主,也不乏一些通勤的年輕人,受傷部位主要集中在手部、髖關節、腳踝和膝蓋。
合肥120:因下雪受傷的患者增多
“我今天接診了兩個外傷的患者,一位是摔倒后手指受傷,一位是外賣員,滑倒后出現了短暫的意識不清。”合肥市急救中心醫生楊明告訴大皖新聞記者,按照以往的經驗,雪后結冰路面濕滑,摔傷的患者會比較多,建議年齡大的市民盡量減少外出。
合肥市急救中心醫生張德彬表示,雨雪天氣交通事故比較多,汽車容易追尾容易導致方向盤撞到駕駛員胸口,后排乘客撞到頭等情況的出現。此外,電動車和汽車相撞故事也時有發生,騎行電動車一定要戴好頭盔,保護頭部安全。
醫院:急診量較平日增加2~4倍
門急診情況如何?上午11:30,記者來到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南區急診科,看到不少患者正在排隊候診。 一位中年男子帶著頭套剛剛走出外科診室,頭上有明顯的血跡。
“這名患者是早上開車時被人追尾,頭撞到了方向盤,因為瞬間的沖擊力比較大,傷口大概有四公分,我們給他進行了清創、縫合,同時做了相關的腦部檢查。”該院急診外科副主任醫師張營告訴記者,從早上八點鐘到十一點,他已經接診了十幾位外傷患者。
張營表示,下雪天最常見的就是撞車、追尾事故導致的頭部外傷和胸部外傷。此外,也有部分患者在步行時摔倒導致頭部外傷、甚至顱腦損傷。
相較于急診外科,急診骨科的患者更多一些。記者看到,一位中年女士正坐在治療床上打石膏,還有一位年輕女士在固定手臂。除了坐診醫生之外,還有兩位醫生同時在診室內為患者固定受傷部位。
“從今天上午8點到現在,因摔傷來就診的患者已經有十幾位了。”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急診骨科主治醫師羅文強表示,受降雪影響,該院急診量有明顯的增長,大概是平時的三四倍。
無獨有偶。記者從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了解到,該院骨科從今天上午八點開始到下午五點,急診骨科共接診46名患者,其中住院患者9位,整體較平日增加了兩三倍。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廣德路院區骨科住院部也已滿床。
專家:摔傷患者以中老年女性居多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因摔傷就診的門急診和住院患者,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也不乏一些上班通勤的年輕人。
“來就診的患者一般都是摔傷,受傷部位比較嚴重的是踝關節和腕關節。”羅文強表示,下肢受傷部位集中在踝關節、髖關節、膝關節;上肢受傷部位一般是在橈骨(前臂)遠端。一旦出現摔傷要采取緊急制動,如疼痛無法緩解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肢體有明顯骨折或者移位要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送往醫院。
軟組織挫傷和輕微的骨裂一般在急診就可以處理,但是如果骨折移位比較嚴重就需要手術治療。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黃斐表示,今天該院住院部已收治十幾位骨折患者,受傷部位主要是手腕、膝蓋、踝關節。“患者多是50歲左右的女性,因為女性在絕經期后容易出現骨質疏松,骨折發生率比男性要高。”
提醒:下雪天滑倒了先別急著爬起來
“下雪天,如果不慎跌倒,要緊急制動,不要急著爬起來。”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外科主治醫師李軍提醒,“雪天”最容易骨折的四個部位是脊柱、髖關節、手腕和腳踝。如果不慎跌倒,要緊急制動、冰敷減輕不適,如未緩解,需要及時撥打120就診。
需要注意的是,外出時要注意觀察腳下,不要東張西望、看手機。老年朋友在下雪天要減少外出,如外出需要穿防滑鞋。專家提醒,學企鵝走路(外八字、小步伐)可以降低重心,保持平衡。
除此之外,專家還提醒,受傷后冰敷時間為5~10分鐘,而且不能緊貼著皮膚,以防止凍傷。如果頭部或者其他部位出血或者皮外傷,不要擅自涂抹藥品,及時要一院進行清創處理,避免感染。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攝影報道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