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嗓子疼、咳嗽、發燒……秋冬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發季,不少人特別是兒童“中招”,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RICU主任醫師許啟霞提醒,除了我們熟悉的支原體肺炎感染、流感,還需警惕呼吸道病原混合感染。
這個時間段注意呼吸道病原混合感染
許啟霞介紹,呼吸道病原混合感染是指呼吸道多種病原微生物同時感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或肺炎,如患者同時患有兩種以上病毒感染,或者病毒混合細菌、支原體、真菌等兩種或多種病原體感染等。
秋冬季節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發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流感一般從每年的11月持續到次年的5月前后。專家介紹,流感病毒合并支原體、肺炎鏈球菌等混合感染也較為常見。流感合并新冠病毒感染也是存在的。
混合感染表現為反復高燒、劇烈咳嗽等
呼吸道病原混合感染,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咽痛、耳痛、咳嗽、咳痰等;部分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難,痰中帶血的情況;合并流感的患者往往伴有乏力、頭痛、全身肌肉酸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如果上述癥狀重、持續時間長,要警惕肺炎的發生,要及時就醫。
混合感染和普通流感怎樣區分?許啟霞介紹,混合感染是兩種或多種病原體同時致病,與普通感冒相比,混合感染往往癥狀較重,臨床表現包括:反復高燒、劇烈咳嗽、干咳或咳黃痰,有時伴有痰中帶血;一些患者有呼吸困難、胸痛、疲勞乏力,咽痛、頭痛、肌肉酸痛以及精神狀態差等全身癥狀。少數病例可能發生重癥肺炎、急性呼吸衰竭、休克等。
年齡65歲以上的老年人,嬰幼兒,孕婦;患有自身免疫系統、慢性呼吸系統、慢性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系統等疾病的患者等人群罹患重癥肺炎的可能性更大。
大多數患者1~2周內能恢復日常活動和工作
出現混合感染后,應該如何治療?許啟霞提醒,對于門診患者,醫生通常會安排血常規等一些常規檢查,初步判斷患者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還是混合感染。
如果懷疑混合感染,除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外,一般不對門診患者進行呼吸道病毒檢測,因為流感或新冠病毒所致的肺炎可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而其他類型的病毒性肺炎尚無特異性治療。
“如果流感或新冠病毒合并支原體感染或合并細菌感染,通常給予奧司他韋或抗新冠病毒藥物治療,聯合抗生素治療,如阿奇霉素或羅紅霉素聯合頭孢類抗生素,或單用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治療,同時給予退熱、止咳化痰等對癥治療。大多數患者遵照醫囑居家服用藥物治療,多飲水、充分休息,病情在1~2周內可得到緩解。”許啟霞介紹,如果患者治療過程中病情不緩解甚至有加重趨勢,如高熱不退、劇烈咳嗽、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精神差、意識模糊或嚴重嘔吐等,需要及時就醫,醫生會安排胸部影像檢查,評估患者有無罹患肺炎,評估是否為重癥肺炎,評估繼續門診治療還是住院治療,如果是危重癥患者,需要安排到監護病房加強治療。
混合感染后,身體多久能夠恢復?許啟霞表示,經過治療,3~5日內體溫能恢復正常,其他癥狀逐漸減輕或緩解,大多數患者1~2周內能恢復日常活動和工作。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持續1個月以上都感到疲倦或者還存在咳嗽,這種咳嗽較患病初期通常有所減輕,但仍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消退。
建議這些人群優先接種流感疫苗
如何預防混合感染?《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3-2024)》指出,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可以有效減少秋冬季流感感染以及住院、重癥和死亡風險,建議所有≥6月齡且無接種禁忌的人都應接種流感疫苗。
許啟霞表示,根據指南,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患流感后死亡風險最高,是流感疫苗接種的重要目標人群。患有心血管疾病(單純高血壓除外)、代謝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醫務人員、孕婦、6~59月齡的兒童、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等,也是指南推薦的優先接種人群。由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繼發性細菌性肺炎是流感常見的并發癥,特別高發于兒童和老年慢性病患者,建議上述人群同時接種流感疫苗與肺炎疫苗。
預防混合感染,居民還需做到勤冼手(特別是外出回家后,要第一時間洗手),多開窗通風,咳嗽或打噴嚏時盡量遮住口鼻,必要時戴口罩;在流感流行時期,盡量減少前往人群聚集場所;遠離呼吸道感染者;注意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休息、不熬夜;根據研究,戒煙也有助于預防肺炎,并且還會改善整體的健康狀況。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