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期,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多地流行引發(fā)關注。6月20日,記者從復旦兒科安徽醫(yī)院(安徽省兒童醫(yī)院)了解到,近日該院感染科就接診了一名出生僅46天就中招的嬰兒。專家提醒,輕癥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及感染早期癥狀與普通感冒類似,切不可掉以輕心從而耽誤疾病的治療。
嬰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致呼吸困難
童童(化名)出生僅一個多月,日前因咳嗽、憋氣等癥狀前到醫(yī)院就診。醫(yī)生查體發(fā)現,孩子鼻翼煽動,喉嚨里有細小喘息聲,哭鬧活動后喘息更加明顯,聽診雙肺有密集喘鳴音,經檢查,診斷為呼吸道合胞病毒誘發(fā)的毛細支氣管炎,收治入院。
“住院后,孩子咳嗽、喘息加重,呼吸困難,三凹征明顯,血氣分析提示呼吸衰竭,應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呼吸及其它對癥治療后,患兒病情才逐漸穩(wěn)定。
據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種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合胞體RNA病毒,是引起嬰兒肺炎及細支氣管炎、兒童發(fā)熱性支氣管炎的常見病原體,還能引起較大兒童和成人的鼻炎、普通感冒等癥狀。
通常感染病毒4-6天后出現癥狀
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有什么癥狀?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安徽省兒童醫(y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yī)師張薔介紹,輕癥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及感染早期癥狀與普通感冒類似,切不可掉以輕心從而耽誤疾病的治療。
“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為2-8天,通常感染病毒4-6天后出現癥狀。輕微者,可出現鼻塞、咳嗽、打噴嚏、流涕等癥狀。嚴重者大約1-3天后可發(fā)展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現為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出現呼吸急促、彌散的干啰音和喘息?!睆埶N表示,絕大多數輕癥患兒在起病后的7-12天即開始恢復,少數重癥患兒可表現為拒食、持續(xù)性干咳、喘息加重、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胸部過度膨脹并隨呼吸出現肋間凹陷,并發(fā)心力衰竭等嚴重癥狀。
反季流行,5歲以下兒童更需警惕
傳播途徑方面,記者了解到,與其他呼吸道感染一樣,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常常于冬春季節(jié)高發(fā)。具有高度傳染性,主要傳播途徑包括:在人與人之間通過咳嗽、打噴嚏等呼吸道飛沫傳播;通過手觸摸被污染的桌面、玩具等物品后直接接觸眼、鼻、口而造成傳播。
為什么本該冬春季發(fā)生的合胞病毒感染反季節(jié)流行了呢?專家介紹,造成這一反?,F象的原因可能與疫情期間自我保護有關,通過佩戴口罩、居家隔離及勤洗手消毒等措施,切斷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傳播途徑,降低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率,同時因為接觸病原的刺激減少,兒童對該病毒的免疫力也普遍降低,而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防控政策的轉變,大眾活動范圍擴大,人員聚集,從而造成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增加,導致反季流行。
出現呼吸費力不思飲食等情況要及時就醫(yī)
哪類人群容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張薔表示,呼吸道合胞病毒各年齡段人群均可感染,高危人群是兒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有“嬰兒殺手”之稱。主要感染對象為5歲以下的兒童以及嬰幼兒。據悉,每年有超過3300萬5歲以下的兒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出生6個月以下的嬰兒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是嚴重感染和死亡的高發(fā)期,大約2%-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嬰幼兒需住院治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發(fā)展中國家嬰幼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呼吸道合胞病毒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不充分,不能產生持久免疫力,即便治愈也可能再次感染。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否需要送醫(yī)呢?“家長朋友們首先不要恐慌,目前大部分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患者還是屬于輕癥,可以在家給予止咳藥物、霧化等治療。但如果孩子出現了劇烈咳嗽、頻繁喘息、呼吸快、呼吸費力、精神反應變差、不思飲食等情況,就要及時就醫(yī),以免耽誤治療時機,造成嚴重后果。”
具體來說,出現以下這些癥狀需及時就醫(yī):喂養(yǎng)量明顯減少,甚至拒食;煩躁不安、易激惹、嗜睡;呼吸頻率增快(嬰兒>60次/分,孩子胸廓一起一伏算1次呼吸);小鼻子隨著呼吸癟下去(鼻翼煽動);呼吸費力,胸部的肋骨間隙都隨著呼吸凹陷。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目前呼吸道合胞病毒沒有疫苗,但可以預防。醫(yī)生提醒:所有家庭成員都要洗手,推薦醫(yī)護人員用的七步洗手法,至少洗手15秒,使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減少去人群擁擠處玩耍,減少接觸生病的人群。全家做好洗護工作,家里如果有寶寶的,盡量避免外人親吻寶寶。在家庭環(huán)境方面,室內每天通風2次,每次30分鐘左右,室內濕度維持在50%左右。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