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合肥市民鄭女士剛把上完武術課的孩子接回家,又和孩子一起背誦古詩詞了。鄭女士說,兒子秋季就上小學三年級了,對學校建議的一些“特色暑假作業”,她會手把手地教兒子,爭取多完成幾項。暑假快要結束了,鄭女士表示,這個暑假不輕松,要和兒子一起完成這些特色作業,自己首先得提前做一些功課。
陪著一起練字
“寫一手好字,這是語文‘特色作業‘’中提到的,我們平時也非常重視。”家住合肥徽州大道一小區的鄭女士說。
鄭女士原來是一名路橋工程師,孩子將在秋季上三年級,因為這兩年暫時沒有工作,她平時主要就是帶孩子和做家務。暑假開始后,她帶著孩子回老家了,兒子和其他幾個孩子一起練字,狀態還可以。回來后,她就陪著兒子一起練字,兒子寫多少,她便跟著寫多少。
在鄭女士家中,她拿出兒子在這個暑假的練字“成果”,記者看到多頁硬筆練習用紙上都寫滿了字。同時,記者還看到,墻上還掛了一些練字作品。
為何要陪著兒子一起練字,鄭女士給出了緣由。她發現兒子寫字寫得較慢,注意力不集中,而且總是坐不住。
不光是練字,即使是帶孩子出去玩,她也沒忘記兒子的“特色作業”。“去武夷山游玩,帶兒子認識植物并做記錄。”鄭女士說,數學和科學的融合作業中有“慧眼觀自然”一項,要求就是統計身邊有哪些動植物及數量。
鄭女士表示,這項作業如果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很難獨立完成。為此,她不僅提前做了功課,還在手機上下載了軟件,通過掃碼拍圖的方式,知曉植物的名稱,然后做查詢和記錄,再向孩子介紹這些植物的相關知識。
材料箱工具箱齊上陣
“像這個簡易的植物瓶,就是我和孩子一起制作完成的。”鄭女士說。同時,她指著墻上的一盞燈籠說,這盞布燈籠也是她和孩子一起做的,用到了竹條、布、貼紙、膠水等原料,制作過程并不復雜。
記者注意到,鄭女士家里有多臺大小不一的簡易電風扇,外觀顏色也不盡相同,甚至扇葉用的材質也不一樣。鄭女士告訴記者,孩子從小動手能力比較強,這些簡易電扇用到的電池卡槽和小的電機都是現成的,其他零部件都是孩子組裝上去的。
據介紹,為了提高孩子的手工制作能力,鄭女士還特意準備了一個工具箱和一個材料箱,工具箱內有電池、電池卡槽、膠槍、膠棒以及小電機等,而材料箱內則有礦泉水瓶、廢舊紙盒等。
提前預習古詩詞
“有些古詩詞,我也不會,但我會提前預習做好功課。”鄭女士說,為了讓這些古詩詞變得有趣,她會提前做功課,在孩子背誦古詩詞過程中,她會給孩子講解這些詩詞背后的故事,同時和孩子一起背誦一些詩句。
鄭女士拿出一個白色的記錄板,上面記錄著孩子這個暑假的一些“特色作業”,已經完成的,會在項目后面打上一個勾,沒有完成的則沒打勾。
每天晚飯后帶兒子鍛煉身體,也是鄭女士堅持做的事情。鄭女士說,他們一般都會去孩子所在學校的操場,鍛煉時長在一個小時左右。
大皖新聞記者 魏鑫鑫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