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當前,安徽正在打造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世界級產業集群,合肥也在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之都。而隨著比亞迪、中創新航等龍頭企業的入駐,合肥北部的長豐縣,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核心區域之一。日前,大皖新聞記者走進長豐,感受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蓬勃景象。
全球領先企業加入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中創新航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科技企業 ,也是全球動力電池企業中發展最快的企業之一,目前在全球設立八大產業基地,形成了基于高電壓三元技術、One-Stop技術、安全技術、大數據技術的核心技術群,產品主要應用于動力和儲能市場。
2021年,中創新航進駐合肥長豐,一期10GWh 項目于2022年10月投產,二期10GWh 項目于2023 年3月投產,三期 10GWh 項目已也簽約。“合肥區位優勢明顯,具備完善的新能源產業鏈,發展潛力巨大,是公司打造長三角產業集群的核心基地。”中創新航科技合肥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敏說,合肥公司正在按計劃快速實現產能爬坡,持續釋放優質產能。
今年7月3日,中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昊鉑GT下線,其搭載的便是公司全球獨創的One-Stop電池產品,“該產品是全球量產能量密度最高的磷酸鐵鋰電池包。”同時,公司開發的下一代鋰硫和固態電池,其多項關鍵技術指標處于國際領先。
劉敏表示,合肥基地將打造成國際領先的綠色智能化標桿工廠,攜手合作伙伴共同促進合肥新能源產業鏈的延伸、集聚和規模提升,助力合肥打造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中心。“我們已經為包括安徽本地的奇瑞、蔚來等一大批主流車企提供配套與服務,還參與了安徽亳州渦陽、六安金寨等諸多地區的儲能項目。”
“五位一體”綜合能源港開始試運營
清潔能源網絡的完善,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礎條件。為此,省能源集團加快全省充換電基礎設施一張網建設,在長豐下塘、肥東龍塘等地建設集油氣電氫一體的綜合能源港,創新打造一批“模具”和“樣板間”,并逐步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形成新能源車出行最友好省份的新形象。
8月16日,記者來到位于長豐縣下塘鎮梧桐大道與建業大道交口東北側的皖能綜合能源港探訪。這個擁有汽柴油、天然氣 (LNG)、燃料氫、充(換)電、光伏、商業等多元業態的綜合能源港,是全省第一座“五位一體”能源供給服務站,剛剛進入試運營階段。
據介紹,正式投運后,該能源港每日最大可滿足約2000輛燃油車加油、80 臺次氫能公交、576 臺次充電車輛、300臺次換電車輛的供能需求,且光伏發電系統年發電量約88000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碳排放6658噸。
從“燒餅小鎮”邁向“千億強鎮”
位于長豐縣中部的下塘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不僅以“下塘燒餅”聞名,還有比亞迪、錦江集團、鴻路鋼構、雙杰電氣、志邦家居等20余家上市公司在園區投資興業。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興起,讓下塘鎮迎來了轉型升級的歷史性機遇。隨著比亞迪、中創新航等百億項目相繼落地,下塘鎮“千方百計”為企服務,“千軍萬馬”保駕護航,打造了項目建設的長豐新速度。
現在,下塘新能源汽車城正在加快建設。十四五期間,下塘鎮將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全面建成全省首個“千億強鎮”。預計未來3年內,下塘工業園將集聚人口約20萬左右,實現年工業產值2000億元以上,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財政收入突破120億元。
兩年后合肥新能源汽車整車產能將超300萬輛
合肥是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形成以“芯屏汽合”等為地標的戰新產業格局。其中,“汽”即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目前,合肥已擁有大眾、比亞迪、蔚來、江淮、長安等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集聚國軒高科、中創新航、巨一科技等500多家配套企業。2022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25.5萬輛、居全國城市前10,同比增長133%。
當前,合肥全面實施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布局,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發展引領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之都,力爭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整車產能超300萬輛。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實習生 劉敏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