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人生充滿抉擇與機遇,在當下的社會環境里,不僅有很多年輕人選擇去大城市奮斗定居,也有越來越多的青年選擇逆流返鄉創業、就業,成為區縣、鄉鎮的新市民、新農人,在故鄉這片“有風”的地方找到了年輕人的另一種活法。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五四青年節”,大皖新聞記者對話了幾名“逆流”青年,聽一聽他們的選擇與感觸。
大皖新聞訊 小尋(化名)是一名“95后”女孩,家住合肥市瑤海區。青春、陽光、有朝氣,愛看小說、喜歡旅行,是小尋身上最明顯的標志。2020年大學畢業后,小尋在上海一家國企做起了品牌宣傳的工作,工作與專業相符,小尋并不排斥,但是在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2023年2月,小尋最終選擇了離職,返回家鄉合肥工作。
上海無法讓她產生歸屬感
小尋記得很清楚,在上海工作的兩年多時間里,她租住在距離公司步行15分鐘的群租房里,上午10點上班,晚上7點下班,偶爾還會加個班,工作日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
工作之余,小尋大多會選擇玩游戲和聽歌,有時也會看一些社科類和偏文學類的小說。小尋說,剛進入職場那會兒,她在上海的朋友并不多,后來通過玩“劇本殺”游戲,逐漸結識了一些朋友,形成了自己的交際圈,大家會在周末相約吃飯、唱歌、玩桌游等。 “我們的小圈子共有13人,其中包括我在內的兩人,現在已經離開上海回到家鄉工作,大家偶爾還會在線上聯系?!毙ふf。
說起離開上海返回合肥工作的原因,小尋說,通過一件小事就能窺一斑而知全豹。有一天,她加班很晚后打車回家,很想找司機傾訴工作的辛苦,結果司機只是簡單敷衍了她幾句,回答非常機械。她發現,在上海很多做兼職的司機,只是為了掙錢多份收入,接送乘客也只是任務式地完成工作,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在小尋看來,這缺少了人情味,相比較合肥出租車司機的熱心遜色了不少。
“上海,是一個讓我無法產生歸屬感的城市,在那里買房也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圍?!毙ふf,在她看來,上海的包容性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實際上,這座城市已經對很多人關上了大門,與其在上??嗫?/span>掙扎,還不如果斷放棄,選擇一個讓自己舒服的城市生活。
回合肥重新開始工作生活
在上海工作的最后那段時間,小尋與公司領導因為意見不合產生了一些矛盾,這成了她離職的導火索,她決定跳出舒適區,給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挑戰,換個城市、換份工作的念頭日漸強烈。
與此同時,一個備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想法也在小尋的腦海里萌生,如何讓“兩者”得到兼顧,成了小尋選擇“下一站”的重要參考因素。為盡快重新積攢人脈等資源,小尋將目標城市劃定在了南京、宿州、合肥一帶。
“在家住可以省去房租,有父母做飯自己也比較省心。另外,父母也希望我回合肥發展?!毙ふf,在了解了就業市場行情,綜合考慮薪資及城市物價之后,她決定返回家鄉合肥工作。
現在的小尋,仍然從事宣傳策劃一類的工作,與之前的工作內容關聯性較強,這對她來說比較容易上手。但是工作地點在合肥市蜀山區,她從瑤海區的家中前往公司上班,通勤時間比較長,單程大約需要一個小時,好在工作時間朝九晚六雙休不加班,公司的工作氛圍也比較輕松。 “現在的生活狀態,除了上班就是備戰考研?!毙ふf。
對目前的工作氛圍很滿意
說起上海和合肥更多的差別,小尋感觸頗深。小尋說,在上海哪怕是國企,也能明顯感覺到工作效率要求之高、工作節奏要求之快,公司領導同樣背負著較大壓力,所以上下級關系明顯,工作氛圍較壓抑。但是另一方面,公司平臺較好、工資較高,職業化程度高,可以幫助初入職場的新人更為全面了解企業運行和管理規則。
“雖然在合肥僅入職一周多,但是我能明顯感覺到現在的工作氛圍優于上海,我在工作上也擁有更多的決策權,這能一定程度上激發我的工作動力?!毙?/span>說,在生活上,由于與父母同住,她少了在上海時的自由,尤其讓她難以接受的是,合肥的精神消費場景太少,類似漫展、音樂劇、演唱會這樣的活動較為貧乏,拿得上臺面的 LiveHouse 也沒有幾家。不過,合肥低物價、慢節奏的生活還是比較宜居的。小尋計劃先在合肥過渡一段時間,之后就考研結果再另做打算。
大皖新聞記者 殷志強
相關新聞:
“逆流”而上的青年們 | 返鄉不代表“躺平” 是更有意義的奮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