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老板,需要代駕嗎?”3月10日晚上10點左右,趙軍(化名)站在合肥市濱湖區一家飯店門口招攬著線下代駕的單子,在收到代駕平臺上發來的訂單后,他立即騎著電動車,奔向了1公里外的目的地接客戶。像這樣的代駕生活,趙軍已經干了8年,每晚從7點半出門,一直會持續到深夜12點,一個月下來,可以賺5000元左右。
駕駛員晚上兼職代駕8年
趙軍是合肥本地人,今年38歲,家住蜀山區陳村路社區。大約從8年前開始,趙軍接觸代駕行業,利用自己的“駕駛”技術,干起了兼職。 “原本是在步行街夜市擺地攤,賣毛絨玩具,守攤子不自由,還需要和家屬兩個人一起去,沒法照顧孩子。”趙軍說。
后來,趙軍身邊有朋友干起了代駕,趙軍本職工作就是駕駛員,駕駛技術很過硬,對代駕也挺感興趣,于是,和朋友一起搭個伴,跑起了代駕。 “反正都是晚上出來干,我一個人出來就行了,晚上人少車少,路上還好開一些,代駕收入也更穩定,賺得比賣玩具還多些。”
每天晚上7點半,趙軍吃過晚飯后就出門,一直干到深夜12點才回家。 “現在一天可以接五六單,能賺200塊錢左右。”如果遇上周末,趙軍就會多干幾個小時,一直干到凌晨3點,這樣熬的時間長一點,可能又可以多接幾單。
入行8年來,趙軍一開始是在線下接單,自己守在飯店門口等單, “開發”客戶,價格談妥就走。后來,他漸漸轉到了代駕平臺。 “平臺雖然要抽成,但是單量會多一點,對代駕、客戶的保障性也都會好一點。”
每家大飯店門口,都有幾名代駕不約而同地在等單,同行之間或許不認識,但也不妨礙攀談閑聊幾句。有客人散場出門時,則會一起上前去看看。 “就問問有沒有需要代駕的,可以‘報單’,從平臺直接掃碼下單,這樣更方便,客人不用等,我們也不用多跑路。”但大多數的單子,還是代駕平臺“自動派發”, “一般是直徑范圍3公里以內,但實際距離可能不止,有時候接一單要跑四五公里。”
最多一單賺了2700多元
代駕按里程收費,所以接到距離遠的“大單”,代駕們更喜歡。
“在合肥市內,一單劃到一兩百元,就算大的了。”趙軍說,平臺設置8公里內為起步價,10點以前是35元,10點之后為46元,12點之后則56元起步,超出以5元/公里計算,大多數的代駕單子集中在50元到70元左右, “也就是跑12公里到15公里的樣子。”
代駕8年中,趙軍接過最大的一單是從合肥跑到上海,至今提起,趙軍還“美滋滋”的。 “客戶開車來合肥辦事,但喝了酒,回不去了,第二天又有事,必須要回去,只好找代駕了。”趙軍說,接到單子后,他還有些詫異,以為目的地弄錯了,他立即通過電話與客戶確認地點,沒想到真的是代駕去上海。
接單時已是晚上9點多,趙軍一路開了7個小時,才到達上海,將客人送到后,已是凌晨4點多鐘。趙軍在附近找了一家店,吃了些東西,休息一下,然后,又立即坐上地鐵,前往車站,購買高鐵票返回合肥。 “那一單不錯,代駕費有2700多塊錢。”趙軍說,這樣的“大單”出現概率非常小,干了8年,他也只接過那么一回。
不過,代駕去合肥周邊區域,有時候還是能接到的,比如去六安、長豐、三河,他都接過。 “六安跑過幾次,一趟大概在400多塊錢。”趙軍告訴記者,像此類“遠途單”,大概占訂單總量的20%,如果被平臺派上這樣的單子,就像中了“獎”。趙軍笑著說, “反正都是按里程計算,跑長途上高速肯定更劃算啊,一晚上跑一單就夠了。”
有最“遠”的單子,趙軍也接過最“近”的單子。 “我記得那一次,我剛把車挪出來,啟動上路,客戶就說改主意了,現在不走了。”然后,趙軍又按客戶要求,調頭把車子給停回原位,但是,平臺計價已經開始了,所以,收了個起步價35元。
趙軍說,在代駕過程中,已經到達代駕出發點,卻遇到客人臨時“取消”單子,是最失望的。 “特別是有些下雨天,代駕少,叫代駕的時間就會長一點,距離可能也遠一點,等我們到了,客人等不了,已經打車走了,卻忘了在平臺取消‘代駕’,所以,接到此類‘無效訂單’,就是白跑一趟。”
深夜街頭見證百態人生
8年間,具體接了多少單,趙軍也記不清了,但形形色色的客人卻給趙軍留下了深刻印象,下單代駕的客人中,男性較多,女性偏少,清醒的較多,爛醉的較少。
趙軍曾接過一個醉酒客人,上車就睡,到了目的地,怎么也叫不醒,最后報警才解決。 “是一個外地客人,住在經開區一家酒店,在市區吃完飯叫了代駕,上車睡著了,平臺上緊急聯系人是他母親,人也不在合肥,我不知道怎么辦,就報警了。”最終,耗了一個多小時,才把這一單搞定。
不過,像這樣深度“醉酒”的客戶偏少,趙軍告訴記者,自己接的單子里,基本都是“清醒”狀態,他們有些人在車上仍在談工作,也有一些刷刷手機、聽聽音樂,有一些則打了一路的電話。還有一些客人喜歡和代駕聊天, “有一次遇到一個男客戶,上車就感覺到心情不太好,一直唉聲嘆氣的,然后,開始跟我吐槽,他老婆出軌了,問我怎么辦?”趙軍說,這把他也給問蒙了。
趙軍還遇到過一些非常客氣的客人,他們看著代駕辛苦,會說幾句暖心的話,還會給一些小費,幾十塊、上百塊都有,有一些客人則會給一些吃食。 “有個客戶非要給我一個西瓜,說特別甜,硬塞給我,然后,我裝背包里,沉甸甸的,背回家了。”還有煙、飲料、礦泉水等等,趙軍都收到過。
難纏的客戶也有,為了幾元錢,會在深夜的街頭斤斤計較。 “平臺計費是實收,但有一個預估價,有時候實際價格和預估價有出入,客人就不愿意。”趙軍說,遇到這種情況,為了省事,他會主動減免幾元錢。
幾年代駕跑下來,趙軍發現單量相較于前幾年下降了。 “相比三四年前,現在明顯少了,以前晚上是一單接一單,可以跑500塊,現在接了一單,要慢慢等下一單,一晚上有200塊就不錯了。”趙軍說,整體單量在下降,此外,代駕人數在增多,讓市場趨于飽和了。
不過,一個月跑下來,能賺上五六千元,趙軍也很滿足了。 “能賺一點是一點,還會繼續干下去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趙軍回家的時間也提早了, “除非周末,現在基本在晚上12點前結束,不太敢熬夜了。”結束一晚上的工作,趙軍有時候會直接回家,有時候遇上周末,也會約著“代友”,一起去吃頓宵夜,填填肚子。
3月10日晚上,趙軍的運氣不錯,一共接了7單,跑完最后一單,已是凌晨近2點,他盤算了一下收成, “今晚有600多塊錢,非常不錯了。”趙軍開心地說。
大皖新聞首席記者 朱慶玲 通訊員 季云岡 李煒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