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10千伏蓮崗一線電纜運行溫度26.1度,三相相間溫差在2度以內,運行平穩……"1月16日上午,在位于合肥市金寨路地下12米深處的110千伏蓮崗線電纜隧道內,合肥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員工袁大玲等利用紅外測溫儀裝置,對高壓電纜進行冬季特巡工作。
在袁大玲和同事手中的紅外測溫儀屏幕上,清晰顯示著電纜實時運行紅外圖像和溫度。與地面上金寨路熱鬧的景象不同,隧道里格外的安靜,兩位工作人員認真地進行特巡和簡單交流,同時在日志本上記錄運行數據。
據了解,這條全長565米的蓮崗線電纜隧道于2011年1月正式投運,是安徽省首條地下電纜隧道。它的投運在"靚化"城市景觀、保障用電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區域供電可靠性。隧道主體穿越金寨路高鐵鐵路橋和合肥繞城高速等重要設施,內部集合了合肥政務區、經開區11條供電"動脈",是合肥南部電網地下通道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肥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副主任關少卿介紹,目前合肥地區110千伏及以上地下電纜長度接近500公里,占比全省超六成。這些位于道路下方的高壓電纜就像人體動脈一般,輸送著源源不斷動力至千家萬戶。"入冬以來,我們對全市重要高壓電纜進行了多輪次特巡消缺工作,同時強化電力設施保護工作,和大建設工程項目部對接,防止外破現象發生。近期我們的特巡頻次進一步加密,每天早、晚對重要通道開展特巡,保證春節期間平穩電力供應。"關少卿說。
隨著春節的臨近,合肥電網已進入一年中最為重要的"春節保供電"時段。該公司在開展節前特巡工作的同時,還積極探索智能電力運檢新思路,工作人員"足不出戶",利用電纜精益化管理平臺,24小時掌握全市地下電纜隧道和重要輸電通道內高壓電纜實時運行工況、運行環境溫濕度等情況,一旦發生運行異常或外力破壞,系統將智能分析,實時上傳數據至后臺,立刻提醒運維人員開展處置。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護航廣大市民和重要用戶安心度過火紅新春佳節。
李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伍靜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