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9月14日,記者從“合肥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2年合肥市將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點不少于826個,實現街道、鄉鎮老年食堂全覆蓋,城市社區老年助餐點全覆蓋,經濟困難老年人發放就餐補貼全覆蓋。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合肥市以“老人想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為出發點,大力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努力打造推廣、可復制、可持續的養老“合肥模式”。
將實現街道、鄉鎮老年食堂全覆蓋
十年來,合肥養老服務產業加速發展。目前,合肥市有養老機構168家,老年食堂(助餐點)814個,打造區-街-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869家,養老床位6.3萬張。合肥市低收入養老服務補貼惠及近10萬名老年人,高齡津貼發放惠及23萬名老年人。養老服務“合肥品牌”在全國打響,先后獲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全國人工智能養老社會實驗城市、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國家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地區和國家智能社會治理特色實驗基地(養老領域)等國家級改革試點。全市有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示范企業6家、示范街道10個、示范基地2個,省級智慧養老示范項目19個,形成了高新技術開發區內智慧養老服務科技企業集聚區。
合肥市以解決居家和社區高齡、孤寡、獨居、空巢老人吃飯難為重點,兼顧解決其他老年人吃飯難問題,通過改造提升社區老年食堂、社區老年助餐點,及集中配送、送餐入戶、自主堂食等形式,開展老年助餐服務工作。
目前,合肥市建成老年助餐機構294個,其中中央廚房4個,社區老年食堂71個,社區助餐點219個,實現主城區社區養老助餐服務全覆蓋。2022年,合肥市將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點不少于826個,實現街道、鄉鎮老年食堂全覆蓋,城市社區老年助餐點全覆蓋,經濟困難老年人發放就餐補貼全覆蓋。
高標準實施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
自2013年起,合肥市率先通過市場化機制建立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制度。按照每人每月600元標準,為市區70周歲及以上低保、空巢(無子女)老年人和9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購買康復理療、家政服務、助餐服務等3大類38項服務。服務內容包括生活照料服務、醫療保健服務、家政服務、緊急救助服務、精神慰藉服務等多個方面。服務產生的費用,采取發放服務券的方式進行結算。
此后,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制度在合肥不斷完善,服務內容不斷豐富,服務范圍不斷拓展。 合肥市于2017年11月被民政部、財政部確定為全國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在推進改革試點工作中,合肥市堅持政策設計先行。以“老人想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為出發點,認真開展需求調研,仔細斟酌政策內容,確保出臺的政策文件管用有效。出臺《合肥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8個方面25項重點改革任務,并按年度分解重點工作任務,從細化養老服務清單、優化服務供給、探索智慧養老、推進醫養結合、養老融合發展等方面,努力打造推廣、可復制、可持續的養老“合肥模式”。
農村鄉鎮公益性公墓建設實現全覆蓋
在社會事務管理方面,合肥在全省率先實現婚姻登記“全城通辦”,率先開展涉外婚姻登記業務,滿足了群眾就近辦理婚姻登記的需求。2013年起全面實施殯葬基本公共服務惠民工程,共減免惠民殯葬資金2.3億元,惠及24.5萬戶。大力推行綠色殯葬,全市在公墓內選擇節地生態葬式安葬骨灰的達到了3.2萬盒,農村鄉鎮公益性公墓建設實現全覆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實現“全程網辦”,補貼標準和覆蓋范圍持續處于全國前列。
近年來,合肥市地名管理成效明顯。全市共有19個千年古鎮、8個千年古村落被認定為安徽省地名文化遺產。在全市第五輪道路規劃中完成道路984條、水域8處、橋梁6座的命名、更名工作,命名了424個建筑物和居民住宅區名稱,有序推進了不規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舉辦紅色地名展,延喬路多次“刷屏”全國;在人口較大縣城開展設置街道試點。
汪玉茹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