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擁有中國科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創新平臺,也有長鑫存儲、科大訊飛等行業領軍,再加上如雨后春筍興起的高科技公司和眾多投資 基金,合肥已經成為中國創新版圖上赫赫有名的重要力量。在過去的一年里,合肥企業創新“主力軍”增長速度前所未有。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接近翻一番,總數達4905戶;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50戶,總數超過4500戶;新增科創板上市企業6家、總數達13家, 居省會城市第2位。
位于濱湖新區的安徽創新館。
四個面向,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2022年4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線上南開大學“科學指導抗疫,勇攀醫學高峰”直播中建議,可以使用異種疫苗作為序貫接種,而他自己則選擇了從合肥高新區“誕生”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蛋白疫苗(CHO細胞)。該疫苗是由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聯合研發,曾于2021年3月獲批緊急使用,并在2022年3月1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附條件批準上市,成為首個獲批的國產重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
疫苗研發,是合肥堅持四個面向、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的最新成果之一。近年來,合肥協調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量子創新院1號科研樓、聚變堆園區等重點工程建成,涌現九章二號、祖沖之二號等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同時,合肥深化大院大所合作,出臺新型研發機構管理辦法,新增新型研發機構3家,清華合肥安全院“城市生命線系統”等成果獲國家層面認可并向全國推廣。
據了解,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是清華大學的派出研究院,由清華大學、安徽省、合肥市三方共建的新型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基地,將構建公共安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的協同創新發展體系,打造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公共安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基地。
與此同時,合肥還以科技項目攻關,加速關鍵技術突破,組織實施市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項、科技重大專項12項、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項目109項,其中13個項目有望打破國外壟斷。
“芯屏汽合”,戰新產業漸成全國地標
位于新站高新區的合肥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新型顯示整體解決方案創新型供應商,已發展成為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全球OLED產業領軍企業。從2002年開始主導制定OLED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為我國產業發展贏得了話語權。2021年,公司智能手機OLED面板出貨量全球第四,國內第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而在合肥經開區的蔚來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則通過引入智能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其他核心零部件等產業佼佼者,打造成世界級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集群……
近年來,合肥圍繞“芯屏汽合”“集終生智”領域,以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2021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3%,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63.4%。新能源汽車產業:累計推廣總量突破42萬輛,約占全國總量的5%。
不少龍頭企業的發展已經駛入快車道,甚至成為引領全球的創新力量。其中,合肥京東方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全球領先,晶合集成手機面板驅動芯片代工市占率全球第一,華米科技自主品牌智能手表市場份額位列全球前三……很多高科企業也受到資本青睞,元琛科技、巨一科技等產業鏈重點企業成功登陸A股,2021年新登陸科創板上市企業6家、總數達到13家,居省會城市第2、全國城市第6位。
如今,合肥的新型顯示產業是國內產業鏈最完善、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產業集群,在賽迪顧問發布的《2021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城市白皮書》中,合肥市位列十大城市之首。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各類企業300多家,是全國少數幾個擁有從材料、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城市,設計領域年復合增長率國內第一。而在《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創新力城市榜單》中,合肥人工智能產業排名全國第四。
優化環境,為創新創業“松綁減負”
合肥創新發展,離不開優質的創新創業環境。
為了持續優化人才服務保障,合肥打造全省首個“外國人工作、居留單一窗口”,大力推行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全流程網上辦理。2021年新增在肥服務“兩院”院士3人,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130個、外國高端人才145人。
同時,合肥深化體制改革,激發各類主體活力,開展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試點,建立科研人員參加活動負面清單,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此外,還高標準修訂自主創新政策,制定高成長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扶持政策,著力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合肥加快推進科技成果“三就地”,健全與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和新型研發機構的緊密聯系服務機制,并在全省率先開展中試基地(平臺)、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示范應用場景建設。同時,位于合肥濱湖新區的安徽創新館,還致力于構建“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的安徽科技大市場,并市場化運營合肥高新區等 5 個分級市場,服務企業7000余家次。2021年,安徽創新館以中國(安徽)科交會為龍頭,全年累計舉辦成果轉化活動60余場,促成各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簽約金額約350億元。
安徽自貿區合肥片區的啟動運行,更讓合肥放開手腳大膽創新。合肥在全國率先開展“產業化經費股權投資改革”,放大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科創投資,中科院合肥創新院已對85家科創企業使用產業化經費,帶動社會資本投資近16億元。合肥還創新“科創企業信用貸款”,推出全省首個自貿區純信用貸款產品,支持企業50余家,貸款近1.5億元。
形勢喜人,數千項科技成果今年轉化
2022年,合肥創新還將帶來哪些期待?
記者從合肥市科技局了解到,2022年,合肥將繼續加強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完善科技創新委員會、科技創新決策咨詢委員會運行機制。合肥將出臺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等專項規劃,制定院士專家團隊、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建設等專項扶持政策。
為了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合肥將擴大市自然科學基金規模,聚焦量子、中子等前沿技術和“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等重點產業領域,組織實施100個左右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術瓶頸。
此外,合肥將新建中試基地(平臺)10家以上、孵化器和眾創空間30家以上,力爭全年就地轉化科技成果3000項以上,打造100個左右新產品(新技術)應用場景。同時,深入推動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G60科創走廊等創新平臺,參與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子基金,設立合肥項目庫,加快打造G60科創走廊產融結合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推動創新創業服務券通用通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