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平整干凈的水泥路直通家家戶戶,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青磚黛瓦,房前屋后綠樹環繞、小橋流水……樅陽縣岱鰲村地理位置偏僻,水利基礎設施差,農田大多是“篩子田”——漏水、貧瘠、農作物單產低,村民大多外出務工。近兩年,該村依托美麗鄉村建設、激活“美麗經濟”,整個村莊舊貌換新顏,也駛入鄉村振興的快車道。
岱鰲村堅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壯大產業項目,改善人居環境,群眾生產生活質量得到提高,經濟社會發展顯著變化,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圍繞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突出產業支撐,做大、做強,做優特色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4月11日,在樅陽縣麒麟鎮岱鰲村500畝集體經濟茶園,三五成群的茶農腰間斜挎竹簍,片片青翠碧綠的茶葉隨著她們嫻熟的采摘動作,輕快地飛入籃筐。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也是春茶生產的關鍵時期,麒麟鎮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又要有序做好春茶采摘及茶企復工。在麒麟鎮岱鰲村的制茶車間里,清潔化生產線已經啟動、機器運轉、茗茶翻滾。戴著口罩的工人們忙著殺青、回炒、去毫、風選……一派繁忙景象。
岱鰲山馨悅茶業有限公司老板姚雨生表示,小茶廠,也能帶動種茶、管護、采茶、養茶、竹編包裝及長期就業的村民實現增收致富。該公司在麒麟鎮岱鰲村建立茶業車間,形成采茶、制茶、包裝、養茶一體產業項目鏈。通過發展竹編織、收茶、養茶、加工包裝,使岱鰲村脫貧人口增收萬元以上,解決長期務工和臨時勞動力務工20多人就業,手藝又快又好的村民,參與養茶、竹編工作能增收3萬多元,實現增收致富。
據介紹,當地大力推行“合作社+支部+貧困戶“扶貧模式,將貧困戶吸附到扶貧車間,鏈接到產業鏈上,讓他們以土地經營權流轉“獲租金”,扶貧資金入基地“變股金”,貧困群眾就地務工“掙薪金”,盤活土地等資源入股“分現金”,真正把岱鰲山轉變為金山銀山。
岱鰲村人杰地靈,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的故居就在岱鰲山雙獅嶺腳下的吳莊組,這里也是新四軍、游擊隊戰斗生活過的革命老區。歷史、山水、文化資源豐富、扶貸工作隊和村兩委正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手深度開發岱鰲山歷史文化資源,打造集“文化產品研發、創意設計、文化體驗、旅游休閑”于一體的集約式復合型文化產業旅游景區,讓廣大村民能夠在鄉村多種產業協同發展的振興路上更多更好地參與其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