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今年春天,為了更好實現居民“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就近逛園”的愿望,在合肥蜀山區煤場路、桂莊地鐵站、創新大道兩側等“口袋游園”的項目現場,園林工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開展栽植、澆水等工作,推進綠地品質提升。此外,全區33處全民健身場地也已完成選點,未來居民將享受到更加優質的“15分鐘健身圈”。無論是“全民健身”促進行動,還是街頭綠地提質行動,都是蜀山區去年底確定的10項區級民生實事項目內容。目前10個項目進展順利,將從安居、入學、健康、食安等多方面為群眾織密民生“幸福網”。
群眾有“呼聲”服務有“回聲”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民生實事項目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項目好不好、優不優,群眾心理橫著“一桿秤”。
為了將民生工作做進群眾心坎里,蜀山區探索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多途徑引導社會公眾“提建議”,匯集民智、體現民愿,在全市率先啟動2022年區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對征集到的500余條民生建議進行多輪梳理歸納、意見論證,篩選出13個候選項目,最終由參與蜀山區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的人大代表,票決出2022年10項區級民生實事項目,并在會后細化分解至責任單位具體實施,切實回應“群眾有需求、百姓有呼聲”的時代主題。
從制度設計、項目征集、代表票決、監督評估到最終“落地生根”的整個過程,體現了“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情于民”。蜀山區民生辦負責人表示,“‘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民生實事辦得好不好、群眾滿意度高不高,不在于項目是否高大上、錢花得多與少,而在于能不能辦到群眾的心坎上,讓群眾有真切的獲得感。”
據悉,2022年蜀山區10個民生實事項目包括“群眾安居”保障行動、“幸福就學”提升行動、“幼苗健康”關愛行動、消防“鑄安”鞏固行動、“食安蜀山”守護行動、“全民健身”促進行動、“舒心就醫”升級行動、“安心方便”提升行動、“車輛暢停”擴容行動、街頭綠地提質行動等。在候選階段,就按照目標可量化、過程可控制、結果可檢驗等原則,篩選出覆蓋面廣、社會效益好、普惠性強的備選項目,切實做到群眾有“呼聲”,服務有“回聲”。
把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
“幸福就學”提升行動,將聚焦適齡兒童好上學、上好學,新建成中小學各1所,增加義務教育學位3000個;提升改造中小學和幼兒園70所以上,推動硬設施和軟服務雙提升,全力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幼苗健康”關愛行動,則在轄區11個集團校內配備校醫,推進校園心理健康工作,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舒心就醫”升級行動,要新建基層醫療服務站點1處,完成1處區級婦幼公共衛生機構新址建設,把優質醫療資源送到百姓家門口……
目前,這10項民生實事皆在有序推進中。如何做好過程把控并保障項目實施的科學化、民主化和規范化水平,讓項目落地見效、群眾獲得實惠?
蜀山區人大常委會把對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情況的監督列入2022年常委會工作要點,采取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組織代表視察等多種形式,加強對項目實施情況的監督,全過程體現人民民主,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據了解,這已不是蜀山區首次發揮人大代表在民生項目實施中的監督作用。2021年9月4日,由人大代表、市民代表和新聞媒體組成的40余名“蜀山民生‘閱卷人’”走進蜀山區當年民生實事項目現場,參觀評議列入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的12項民生實事項目。
無論是軟硬件先進的校園環境、告別“爬樓”的加裝電梯,還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都獲得人大代表的頻頻“點贊”。他們走進項目現場,實地走訪查看建設品質,仔細聆聽負責人介紹,積極發揮監督作用。
“走進民生現場,讓我們人大代表看到了政府為民服務真正做到了
‘接地氣’,為群眾辦實事取得了切切實實的成效。把民生工程真正辦成民心工程。”參加“閱卷人”活動的人大代表王斌說。
民生實事項目票決票選制已全面鋪開
目前,民生實事項目票決票選制已在蜀山區各地全面鋪開。在廣泛征求人民群眾和各級人大代表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提出民生實事候選票項目,經人大代表或選民代表以投票表決方式,確定為正式實施項目,分別交由區政府、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組織實施,并接受人大代表、選民代表和人民群眾監督。
2021年,蜀山區安排政府專項資金3000萬元用于實施鎮街票決票選出的民生實事項目。2022年開始,以初選項目的投資估算為基數列入區級財政預算,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促進全區為民辦實事駛入“快車道”。
陳海艷 葉學英 方昕 劉曉朦 朱琛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