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肥南張氏宗譜》記載肥西墩張大郢古橋建設年代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曾持續報道了肥西縣上派鎮燈塔社區墩張大郢的“天啟二年”古石橋的消息(相關新聞:肥西燈塔社區古橋后續:將建通透式護欄保護 打造成觀賞性景點)。3月15日,古橋附近張氏聚居地人士張正耀老先生聯系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表示他最近在整理家譜資料,看到了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的報道,得知了這座古橋的信息,結合家譜資料得知,這座橋是他的祖上遷肥三世祖張庭柯捐金獨建的石橋,根據《肥南張氏宗譜》卷二《五世總圖》記載:天啟三年,捐金獨建石橋,不需里戚資助分文。“天啟三年即1623年,距今已近400年。”張正耀說。

張正耀提供的《肥南張氏宗譜》封面

宗譜記載古橋為張氏遷肥三世祖所建

3月15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見到了《肥南張氏宗譜》資料提供者64歲的張正耀老先生,他身材高大強健、目光炯炯有神。張正耀介紹,他祖上居住在古橋所在地肥西墩張大郢南幾華里的陳背塘村莊。張正耀年輕時,求學外出工作,目前已退休。“《肥南張氏宗譜》是道光十四年(1833年)纂修的,里面記載了古橋是我的遷肥三世祖張庭柯所建。古橋所在地墩張大郢和陳背塘自然村,都是肥南張氏聚集地。”張正耀介紹,他的祖先原來住在江西,后移居安徽等地。而墩張大郢和陳背塘自然村都是肥南張氏聚居地。

圖為《肥南張氏宗譜》上有關于古橋的記載:天啟三年,捐金獨建石橋

張正耀表示,燈塔社區墩張大郢的古橋就是遷肥過來的第三代、他的三世祖張庭柯獨自捐建的,并在肥南張氏宗譜卷二《五世總圖》中有明確的記述。3月15日上午10點左右,在肥西縣上派鎮燈塔社區辦公室,張正耀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以及肥西縣上派鎮、燈塔社區、肥西縣文管所工作人員展示了他保藏的《肥南張氏宗譜》。

在張正耀向眾人展示的宗譜卷二中,記者看到確實有張氏三世祖庭柯的字、號及建橋的原因等內容。“字嘉蔭,號樹德,郡庠生。光明耿介,器識過人。鄉先達咸契重焉。”“祖塋下有小河一道,取西南來水,會本村水縈繞墳前,東注大河。路系孔道,行人病涉,公患之。”“天啟三年,捐金獨建石橋,不需里戚資助分文。”

張正耀還向眾人解釋了這段短小的文言文:當時,張家祖墳旁邊有一條小河。河水自西南而來,與本村的水會合縈繞墳前,再向東注入派河。東西向的河流與南北向的大道在這里相匯合。而這條大道,是從上派河到中派河的必經之路,行人至此,苦于涉水渡河。“我的三世祖張庭柯看到這種情況,總是很憂慮。于是在天啟三年,也就是1623年,他為村民、為行人排憂解難,獨自捐資建了這座橋,沒讓任何人資助!”張正耀說。

圖為《肥南張氏宗譜》內的記載

古橋周邊已經硬化并用圍欄保護

3月15日上午10點23分,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隨同張正耀來到古橋所在位置,相比較于一年多前古橋尚未清淤、四周被留了一個坑不同,目前,古橋底部及四周進行做好了清理加固和硬化措施,并在四周圍上了通透式的金屬圍欄;燈塔社區在附近被平整的土地上,種植了很多油菜花,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很是好看。

燈塔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守華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燈塔社區之前叫燈塔村,“我們一直站在保護古橋的立場上,對古橋進行保護,2021年4月份,我們花了近兩月時間,對古橋進行了清淤加固和硬化保護。”

古橋現狀,已經用通透式護欄圍起來保護。

燈塔社區工作人員打開圍欄門后,記者和張正耀又近距離觀看了這座具有歷史滄桑感的古橋。張正耀回憶,他兒時,這座石橋連接的是一條大道,曾是從上派鎮到中派河的必經之路,“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往返上派河到陳背塘自然村,就是從這條路步行上橋,再從橋上走過去的。那時,我還不知道這座橋與我們張家有關系。”

后人希望古橋能妥善保存與開發

在實地查看后,張正耀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表示,站在張家橋的橋頭他百感交集,作為張家的后代他感到自豪,也感覺到了不可推卸的責任感,“如何使古橋‘存下來,活下去’?”

如何使古橋“存下來,活下去”?張正耀認為,首先要讓古橋有尊嚴地存下來,要把應急性搶救與保護性修復結合起來,要通過有效的措施,使橋身安全、橋容整潔,讓古橋有尊嚴地存下來。此外,還要讓古橋功能成功“轉型”。張正耀認為,失去交通功能的古橋,并不是失去其所有的功能。對張家橋而言,有其一定的歷史人文價值和社會教育意義,應適度開發、有效宣傳,由“行人過橋”變為“游人觀橋”,發揮古橋的教育功能和旅游功能。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采訪得知,2021年2月,肥西縣文物主管部門組織邀請了專家,對這座古橋建造年代進行鑒定考證,根據專家提出的意見,從古橋的形制、風格等角度初步認定為明代古橋,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但專家表示還需要找到家譜、搜集資料,進一步佐證這座古橋的歷史年代。

得知了此次張正耀老先生提供了《肥南張氏宗譜》卷二關于古橋的相關記載,關注這座古橋的合肥民間考古愛好者俞長兵以及巢湖民俗愛好者昂云都非常高興。“《張氏宗譜》的相關記載內容,證明這座古橋始建于明朝天啟三年,這么確切的紀年,與實物、口碑互證,還是比較難得的。”昂云說。

古橋上的文字是“天啟二年”,宗譜上記載為何為“天啟三年”?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有可能古橋的開始建設時間是天啟二年,建成時間是天啟三年。考古愛好者俞長兵認為,也有可能是清朝中后期修家譜,把修橋時間記錯了,“家譜里這種時間問題很多的。”

肥西縣文物部門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將會對關于古橋的家譜資料等進行收集,并請專家論證,先申報古橋為肥西縣不可移動文物點,進而再申報為縣文物保護單位,但這個過程需要一步步來。

徐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許佳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肥西疑似明代古橋終獲保護

  2021年2月16日、2月24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報道了肥西縣燈塔社區墩張大郢疑似明代古橋現狀,引起了肥西縣委縣政府和上派鎮的重視,在肥西縣文物部門的協調下,有關部門已安排施工人員對古橋進行清理加...

肥西燈塔社區古橋后續:將建通透式護欄保護 打造成觀賞性景點

3月8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從肥西縣宣傳部門獲悉,肥西縣文物主管部門就此召開了幾次協調會,3月初還專門召開了文物保護工作會議,協調好經濟社會發展和文物保護事宜,使肥西縣經濟和文物保護協調...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延川县| 奇台县| 名山县| 龙游县| 磐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贵定县| 凤阳县| 贺州市| 遵化市| 桦甸市| 宁德市| 会昌县| 松溪县| 濮阳市| 贡山| 长治市| 平安县| 明溪县| 商南县| 洱源县| 新化县| 景宁| 邹平县| 抚顺县| 大悟县| 美姑县| 神木县| 电白县| 连山| 班戈县| 陕西省| 法库县| 方山县| 保山市| 沛县| 新疆| 邵阳市| 郯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