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小區人行通道被改造成旋轉閘門,打傘、提包通過均不方便,推著嬰兒車的居民更得“人車分離”才能通過。近日,合肥紅皖家園小區北門經過改造,將原本的電子門變成了旋轉閘門,引來諸多居民的吐槽。旋轉閘門到底方不方便?居民們對改造后的北門看法如何?2月18日下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該小區探訪。
紅皖小區改造后的北門。
市民反映:小區北門被改造成旋轉閘門,進出不便
“小區的北門在年前剛進行了改造,以前出入都用一個電子門,現在變成了跟火車站里一樣的單向門了,進出都不太方便了。”紅皖家園小區居民閆女士(化名)對小區換門的行為十分不滿,“一個人走還好,但如果提著東西就很不方便,下雨天打傘也沒辦法通過。”
隨后,閆女士向記者提供了小區北門改造后的照片,照片中顯示,小區北門為兩個“梳狀單向門”組合而成,單向門右側安裝有刷卡、刷臉的門禁裝置,居民們進出只能一個一個通過。在照片中可以看出,閘門顯得比較擁擠。
“有時候買的東西比較多,提著大包進去就更擁擠了。”閆女士表示,小區內有很多寶爸寶媽,有時推著嬰兒車從北門走很不方便,“空間就那么大,嬰兒車根本進不去。”閆女士還表示,小區如果發生火災之類的突發情況,只允許單人通行的閘門就更顯得“雞肋”。
記者探訪:小區有多個出入口,居民雨天進出北門時需要收傘
下雨天,一位居民收傘通過旋轉閘門。
2月18日下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位于合肥市蜀山區蜀峰路上的紅皖家園小區。據觀察,小區共有東西南北四個大門供居民出入,其中南門、北門沒有汽車通道,東門、西門設有雙向的汽車通道和人行通道。
在北門,記者看到進出口為兩個梳狀的單向通道組合而成,樣子類似火車站出口處的旋轉閘門,無法逆行。靠右側的是入口,進入小區需要刷卡或人臉識別,想出小區只需要推著閘門順行即可。出入口兩側為兩米多高的固定鐵門。
記者到達北門時正在下雨,有居民從北門進出,由于閘門比較擁擠,居民需要收傘后才能進入。小區北門外有一片花壇,走出花壇后才是馬路。花壇內的通道比較狹窄,地面也不太整齊。
旋轉閘門可刷臉可刷卡。
一位正準備去接小孩放學的許大爺從北門走出,他認為改造后的北門更加安全,“以前這里就是一個小的電子門,一個人開門后,很多人都跟著進去,還有不少電動車通行,北門外的通道這么擁擠,電動車在這里很危險。”據許大爺介紹,小區北門剛改造沒多久,最開始的閘門比較窄,單人通行都顯得擁擠,“后來加寬了一點,“我認為還是比較安全、方便的。”
而剛從外面回到小區的陳小姐卻認為閘門不太方便,“你看我剛剛進來還要收傘,門太窄,高度也不夠,下雨天過一下就把身上弄濕了。”
業委會回應:北門改造是為了消除安全隱患 ,改造前曾公示
“以前北門就一個小閘門,進出道路較為狹窄,門外有花壇,建筑設計之初便是人行專用道,不是消防通道。同時,人車混走經常發生碰擦事件和擁堵。”小區物業方經理告訴記者,之前的北門是半開放式的,行人和車輛都可以隨意進出,不便于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外賣車輛甚至是別的小區居民有時都會選擇從我們小區穿行而過。”
關于北門改造的兩份通知。
“對北門實施改造一來是為了響應合肥市關于建設智慧平安小區的號召,二來是為了改善小區居民的居住環境,確保小區居民安全。改造前我們曾做過一個多月的信息公示,沒有居民提出異議。只在施工的時候有業主表示過反對。”紅皖家園小區業委會韓主任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早在2021年11月7日,準備對小區北門進行改造之前,業委會就在小區發出公示,一個多月后的2021年12月15日,小區開始啟動相關改造。韓主任表示,小區共有2000多戶居民,只有很少部分業主反對。前期,業委會也曾組織部分業主到合肥其它的一些小區考察、學習,認為旋轉道閘的效果不錯。
“反對的聲音我們也很重視,為此我們業委會特意設置了一個議題,請業主們對改造的旋轉閘門進行投票表決,根據收集的數據再研究進一步的方案。”韓主任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殷志強 見習記者 龔潤澤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