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養老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讓老年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今年的合肥市兩會上,合肥市政協委員聚焦“養老”話題,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
建設社區嵌入式老年護理服務站
合肥市政協委員何春芝表示,隨著失能、高齡、空巢老人的增多,專業的居家醫療、護理和康復護理服務呈現出龐大而剛性的需求。在社區建設以上門護理服務為主的護理站,承擔對社區養老機構和居家老人的醫療護理服務成為迫切需求。
何春芝調研發現,目前大多數養老機構的護理院只服務機構內老年人,并不能延伸到社區和家庭;同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尚未覆蓋到老年居家護理服務,導致合肥社區居家老年護理服務始終得不到根本解決,因此在社區建設老年護理站迫在眉睫。
為此,何春芝建議,合肥應參考國內其他城市經驗盡快出臺“建設社區嵌入式老年護理服務站”的相關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社區嵌入式老年護理服務機構,支持規模化、品牌化、標準化運營,并納入區域衛生規劃,加強護理站人才培養。在考核評估的基礎上,護理站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符合條件的項目,可納入養老服務補貼支付范圍。此外,完善醫保定點相關規定,將符合條件的社區嵌入式老年護理服務機構按規定納入醫保定點機構,并盡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真正實現醫養結合、醫護到家。
加快社會適老化改造助推居家養老
合肥市政協委員楊曉調研發現,目前合肥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約有143萬人,占總人口的15.3%,老年人口絕對數全省最高。而全市共有養老機構床位32837張,機構養老近43人擁有一張床位,近140萬人不能進入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遠不能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居家養老仍成為主流。”楊曉認為,單靠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和養老服務業來構筑居家養老,已無法應對快速人口老齡化的進展。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是政府亟待解決的重要民生問題。
針對上述現狀,楊曉建議,要將適老化改造和先進技術結合,提供科學合理安全的居家養老模式。“利用AI、5G網絡、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時代開發出適老化助老的科技產品,讓老人安全舒適享受現代化居家養老幸福。”
同時,要因地制宜,集社會力量,保障居家幸福養老。加快推進社區醫療、康復等公共衛生服務環境社會適老化改造,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士隊伍作用,多方聯動,發揮各自優勢為居家養老提供服務,讓每個居家老人都能幸福安度晚年。
蔡凱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