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因為承載了太多人的夢想和情懷,合肥繁華大道人行天橋被親切的稱為“合肥第一橋”。隨著金寨路(繞城高速-方興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的開工,天橋的命運引來了很多關注。繁華大道人行天橋真的是合肥第一座天橋嗎?為啥要拆?拆除的廢料如何處理?10月27日,記者采訪了合肥經開區城市管理部門,對此進行了答疑。
金寨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計劃工期550天
記者從經開區了解到,自1993年4月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后,經過88天的奮戰,繁華大道等框型大道快速建成。在繁華大道與合安公路交口,是一座巨大的交通轉盤,此時號稱“華東第一盤”。2006年,合安公路提升改造為金寨路。2007年,大轉盤拆除,改建成繁華大道人行天橋。天橋為八角形環狀鋼桁架結構,最大單跨39米,凈空高5米,橋面凈寬4米,總長度431米。設有8個獨立梁段、8個轉角平臺、8個梯道,是合肥市首座帶自動扶梯的人行天橋。建成后,由合肥經開區建設管理中心負責管理養護。
2009年,因機構改革,管養職責調整至合肥經開區城市管理局。此后作為“明珠闌珊”夜景載體的繁華大道人行天橋被評為合肥市地標。今年10月12日,金寨路(繞城高速-方興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中標價32.17億元,計劃工期550個日歷天。
繁華大道人行天橋并不是合肥第一座天橋
繁華大道人行天橋為啥在公開渠道有多個名稱?真的是合肥第一座天橋嗎?對此,合肥經開區城管局表示,該天橋是合肥市目前體量最大的一座人行天橋,因為天橋連接著明珠廣場、國際會展中心、徽園等地標,雖然橋梁的正式名稱是繁華大道人行天橋,但在地緣習慣上,還是有不少市民稱為明珠廣場人行天橋。
據介紹,所謂“合肥第一橋”、“安徽第一橋”的稱呼,并不是說天橋是合肥市的第一座天橋,更不是安徽省的第一座天橋,實際上是網友自發的稱呼,如同不少老合肥市民習慣性地稱呼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新合肥”一樣,更多地是表達一種情懷。“從這點來說,倒不如說是'合肥網紅橋'。”經開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說。
天橋主道梁段拆除將在每日23時至次日5時30分進行
天橋為啥要拆?合肥市經開區城管人員告訴記者,根據設計,繁華大道與金寨路交口過街方式將由天橋模式轉為地下通道模式。該交口改造工程長度約871米,其中下穿通道總長500米;新增2處慢行地下通道。完工后,該交口將實現下穿、地面、高架三層立體交通,滿足金寨路、繁華大道方向的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快速化分流通行需要,有望告別交通擁堵狀態。
該局負責人介紹說,10月26日至10月31日期間,拆除天橋8個梯道及4個交口拐角梁段;11月1日至11月10日期間,依次拆除4個跨主道梁段,但由于軌道交通7號線和金寨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在此交叉施工,兩條道路均為交通主干道,加之橋梁跨徑太大,為保障正常通行,主道梁段將在每日23時至次日5時30分實施作業。
先分段切割吊運落地,再轉運至周邊封閉區域拆解
拆除期間現場安全如何保證?城管部門表示,由于鋼結構的特性,在拆除中,不會出現南二環匝道拆除時多部機械同時破拆的宏觀場面,而是采取分段切割吊運落地,再轉運至周邊封閉區域拆解的方式。作業時,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交警、城管、市政工作人員會在現場駐守,并聘請不少于20名安保人員進行秩序維護。
對于梯道的拆除,由起重機與自動式升降車相互配合,而對于主梁,可能會動用多臺超大型吊裝機械同時作業,確保天橋順利安全拆除。施工期間,行人和車輛途經,務必服從現場工作人員的引導。
受讓單位已駐場接收殘料,待全部拆完后進行回收利用
殘料去哪兒了?根據測算,整個天橋的鋼箱梁超過1000噸,按照方案,施工單位負責將天橋進行拆除,拆除完成后交由經開區城管局負責處置。該局市政管理人員表示,為提高對天橋殘值的利用,最大限度防控國有資產的流失,今年8月份,該局便委托專業資產評估單位對橋梁的資產狀況進行了評估。
之后,通過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招標處置單位,按照“價高者得”的原則于9月27日確定了受讓單位。據了解,受讓單位是一家再生資源企業,已經駐場接收殘料,待全部拆完后進行回收利用。
徐丹 楊玉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徐琪琪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