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改造25個老舊小區, 新建5000個停車泊位,打造合肥首個高品質人才主題公園……12月29日,合肥市包河區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會上,包河區不僅明確了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化中心城區的目標,還在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城市建設、綠色發展等方面端出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一攬子計劃。
高質量發展:全方位對標長三角先發城區
綜合實力挺進長三角城區20強、全國35強,這是包河區未來五年的“小目標”之一。
經過五年的奮斗,包河區經濟總量突破“千億級”,經濟實力躋身長三角城區“第一方陣”。新的一年,包河將著力打造現代金融和文化創意發展示范區、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轉化應用示范區、城湖共生綠色引領示范區。
在創新驅動方面,包河區將推進濱湖科創灣建設,構建“一岸四廊四空間”發展格局,打造富有魅力的湖區型科創水岸。建設合肥市首個高品質人才主題公園,全年培育引進各類人才 6000 名以上。
以創新館為龍頭,16.8公里黃金湖岸線創新元素涌動。
在產業發展方面,該區仍將聚焦新興產業,積極爭創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以“中國視界”投入運營為契機,打造全國知名的人工智能視覺產業基地。
同時,“雙核驅動”更加注重發展總部型經濟,啟動實施樓宇經濟提級工程,加快培育一批“百億企業”“百億樓宇”,力爭新增上市、掛牌企業10家以上。
此外,包河區還將更高水平推進開放融合,全方位對標對表長三角先發城區。加強與上海徐匯區、杭州余杭區等深度合作,積極參與合肥、張江“兩心共創”,主動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全力招引長三角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等,在長三角一體化中促進高質量發展。
城市更新:改造25個老舊小區
一直以來,包河區注重打造高品質的城市空間,讓百姓的生活環境有品質,更有內涵。
今年,包河區以科委宿舍、上下衛片區為試點,在合肥市率先探索城市更新、危險住房處置新路徑。2022年,該區將實施城市治理攻堅戰,改造25個老舊小區,新增停車泊位5000個以上,重點解決二次供水、供電自建自管小區、D級危房處置、消防無水小區等突出問題。
在征遷安置方面,包河區將通過五年攻堅行動,強力推進五里廟、周谷堆、義城老街、上下衛、金寨路以東等片區征遷,確保全年完成各類征遷130萬平方米以上。全年建成安置房325萬平方米以上,安置群眾超4萬人。
從整個空間布局來看,新的一年,駱崗中央公園建成園博園,推進科創 CBD、錦繡湖、合肥冰雪中心等重點工程,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公園。濱湖卓越城、淝河片區緊抓淝河新中心、民國文創小鎮、合肥一中教育集團淝河分校等項目建設,打造城市空間新標桿。
老城開展“減法”行動,保留城市記憶,降低建筑密度,扎實推進城中村改造、危險住房處置,系統推進城市有機更新,讓老城區更具通透性、延續性和舒適性。
十五里河入湖口濕地風景如畫。
綠色生態:建成10個公園游園綠道
今年,包河區科學治理楊絮、強力防控藍藻,歷史性實現春天無漫天飛絮、夏天無藍藻異味。
2022年,該區將統籌實施巢湖治理“五大工程”“四源同治”,推進關鎮河生態清潔、許小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圩西河流域綜合治理、塘西河和徐河流域治理一期工程等重點項目,穩步提升入湖河流水質。標本兼治鞏固藍藻防控成果,確保實現無異味管控目標。
同時,包河區將以公園城區建設為統攬,大力實施拆違建綠、見縫插綠、立體造綠,建成延安路游園、南屏公園、南淝河下游綠廊10個公園游園、生態綠道。以高鐵高速沿線、河湖岸線、慢行系統為重點,因地制宜植綠筑景、種花添彩,建設一批生態景觀帶。
全年實施森林質量提升1600畝、森林撫育6000畝、新增和提升綠化40萬平方米以上。
社區閱讀空間讓市民享受家門口的“悅”讀時光。
民生保障:新增中小學、幼兒園12所
民生是百姓之本,新的一年,包河區繼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不斷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社會保障方面,鼓勵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新增城鎮就業 2.5 萬人。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成各類租賃住房 3700套以上、總面積33萬平方米。
教育方面,該區將建成中小學、幼兒園12所,爭創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
在文化設施方面,加快濱湖圖書館、合肥包河工人文化宮等項目建設,推動包河鳳凰劇院開放運營,實現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深度挖掘包公文化、巢湖文化、創新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內涵,打造一批喚醒城市記憶的文化名片。
同時,深度融入長三角文化和旅游產業聯盟,大力發展研學游、工業游、科教游等業態,支持罍街創建國家旅游休閑街區,推動包公園景區提檔升級,打造牛角大圩、合柴1972等一批群眾可去愛去的“網紅打卡點”。
李多慶 包育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