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老城區優先補充公共停車場,包公園打造合肥首個沉浸式夜游產品,巢湖岸邊將建合肥首個高品質人才主題公園……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從中共合肥市包河區第五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獲悉,2022年,該區將緊扣“三區”定位,奮力譜寫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新篇章,在合肥市、安徽省發展中當先鋒、打頭陣。
打造濱湖科創灣, 建設湖區型科創水岸
過去一年,包河區在經濟發展方面成績亮眼。記者從會上獲悉,包河區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1600億元,單年增量有望創下歷年之最。社消零總額預計超過930億元,市場主體突破20萬戶、凈增2.3萬戶,實有總量居全省縣(市)區之首。全國百強區升至第39位。
一直以來,創新在包河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中處于核心地位。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未來一年,該區將著力打造濱湖科創灣,深化與大院大所大企大館的對接合作,構建“一岸四廊四空間”的發展格局,建設富有魅力的湖區型科創水岸。
助推設立科技成果交易所,提供科創資訊、供需對接、成果轉化等功能服務,推動更多科技成果由“展品”變“產品”。鼓勵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爭創更多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梯度培育科技型企業,打造一批細分行業“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以及高新技術企業。
此外,該區將拿出最美的地段、最好的位置、最優的資源,打造合肥市首個高品質人才主題公園,讓科學家、藝術家、金融家等愉快創新、安居樂居。
頂配產業平臺 ,培育一批旗艦型企業
前不久,包河區人工智能視覺產業港“中國視界”迎來首批入駐企業。記者了解到,2022年,該區將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布局一批“大、智、移、云”項目,培育一批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視覺等旗艦型企業,著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先行區”。
做強“中國視界”、中關村協同創新智匯園等十大產業平臺,突出“高、新、尖”導向,細化制定產業發展指導目錄;持續優化平臺招商、服務和管理,引導各類產業基金、專項債投向平臺內重大項目和優質企業,打造頂配版產業平臺體系。
與此同時,該區將以“畝均論英雄”為導向,推動包河經開區轉型升級,打造千億級創新型智慧園區。以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為方向,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提高綜合承載能力,建設創新創業、宜居宜業的現代產業新城。
老城做“減法”, 優先補充公共停車場
在城市空間建設方面,包河區將全力服務保障駱崗中央公園建設,對標園區品質,謀劃啟動周邊3-5公里環境提升行動,做到“園內是世界級、園外也是世界級”。
同時,學習借鑒上海市黃浦區舊城改造經驗,開展老城“減法”行動,保留城市記憶,降低建筑密度,優先補充公共停車場等配套設施,讓老城更具通透性、延續性和舒適性;高標準打造園博小鎮,以科委宿舍、上下衛改造為試點,探索城市更新新模式。
記者了解到,2021年包河區老舊小區改造面積居合肥市首位。明年,該區還將分類分步推進老舊小區、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 。同時,推進義城老街、五里廟等片區征遷,做好濱湖沁園等項目回遷,確保全年完成房屋征遷超130萬平方米、安置房建設超325萬平方米。
公園里建城市 ,人均綠地面積再增加
在城市綠化方面,該區將把“城市中建公園”的理念向“公園里建城市”轉變,構建“一環一核四帶四軸多園多點”的生態網絡體系,高品質打造綠水繞城、綠道環城、綠意滿城的公園城區。力爭到“十四五”末,該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15平方米。
以合肥舉辦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為契機,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城市公園、體育公園,因地制宜嵌入一批街頭游園、口袋公園。其中,園博園計劃于2023年上半年正式開園。
另外,記者還了解到,包河區正謀劃建設淝河民國文創小鎮和沈福村文創小鎮,推進大圩5A級景區創建。同時,推動包公園打造合肥市首個“文化+科技+藝術+旅游”沉浸式文化夜游產品,樹立更多城市文化地標。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