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8月18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采訪到中國科大附一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王東升時已是晚上7點多,37歲的王東升擅長呼吸危重癥疾病如重癥肺炎、重癥哮喘等疾病的臨床救治,曾作為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抽調專家組成員、中國紅十字會支援伊朗志愿專家團成員先后赴武漢、伊朗支援抗擊疫情,并獲得中國康復醫學會、安徽省預防醫學會新冠疫情防控先進個人、安徽省衛生健康系統抗擊新冠疫情第三批突出個人等榮譽。如今,回憶起2020年的那段抗疫經歷,王東升直言令人難忘,而這樣的經歷也激勵他更努力去工作。
王東升(左)和同事在德黑蘭醫科大學。
免費提供線上咨詢
在疫情發生初期,王東升除了完成科室正常診療工作,主要負責發熱門診會診,協助排查新冠肺炎患者。2020年1月24日,中國科大附一院緊急開通互聯網醫院免費發熱咨詢門診,王東升成為首批上線醫生。王東升向記者回憶,那段時間,他幾乎每晚都要接診到10點以后,累計接待咨詢了1000多人次,“平均每天要接待幾十人之多。”
咨詢的網友當時普遍都有一些焦慮,王東升耐心解釋,安撫他們的情緒,并不斷提醒咨詢的網友對新冠肺炎要有科學認識,做好防護。
新發疾病發病機制不清,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有部分患者可以發展到重癥、危重癥。基于此,中國科大附一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徐曉玲教授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魏海明教授組成攻關團隊,進行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研究。“我作為科研項目的一員,協助魏海明教授團隊在我院感染病院檢驗科建立實驗室。”王東升回憶,經過努力,團隊提出了“單克隆抗體藥物托珠單抗+常規治療”的免疫治療方案,在符合倫理的情況下對重型患者開展治療。2020年2月5日,王東升下夜班后驅車兩百多公里,來到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和當地醫務人員一起,在嚴格篩選患者適應癥、確保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當天為7位患者采用了最新的免疫治療方案。經過精心救治,不僅這7位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安徽21位先期采用這一方案治療的患者全部順利出院。
奔赴武漢抗疫前線
“不光是我,可能每位醫務人員都攢著一股勁,希望能到武漢抗疫最前線去貢獻力量!”王東升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由于免疫治療方案前期效果令人滿意,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統籌部署、中國紅十字會協助下,他有幸作為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抽調專家組一員,在時任中國科大附一院黨委書記劉同柱和魏海明教授帶領下,奔赴武漢,指導幫助包括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武漢協和醫院在內的當地14所定點收治醫院采用“托珠單抗免疫治療方案”開展患者救治工作。
在武漢期間,王東升主要負責在定點醫院進行經驗交流,解答用藥常見問題,回訪用藥后患者病情變化,統計用藥患者臨床數據等工作,團隊每晚都要召開視頻會議,大家對當日工作進行匯報,魏海明教授會對專業問題進行解答,劉同柱書記再對當天工作進行總結,并作出第二天的任務安排。
經過王東升所在團隊的努力,武漢先后有513名患者采用該方案進行治療,為減輕患者痛苦、降低病亡率做出了積極貢獻,“托珠單抗免疫治療方案”也得到了國內專家及同行的認可,被納入第七版、第八版國家診療方案。“今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使用托珠單抗治療重癥或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作為這個團隊中的一員,我倍感自豪。”王東升如此說。
支援伊朗抗疫12天
2020年3月14日零點剛過,王東升突然接到通知,他將要作為中國紅十字會支援伊朗志愿專家團成員與中國科大附一院西區檢驗科的李明博士一起前往德黑蘭,支援伊朗抗疫。“當時既興奮又緊張,在此之前對伊朗這個國度很陌生,但接到這么重要的任務,是各級領導對我的信任,我也深感責任重大。”經過一個不眠之夜,王東升與李明一起飛赴德黑蘭。
在支援伊朗期間,王東升和團隊成員一起與當地醫院以及大學、病毒檢測機構在病毒檢測、防控以及治療上開展了全面的溝通交流,他也將“托珠單抗免疫治療方案”帶進了伊朗最大的醫院——德黑蘭醫科大學附屬霍梅尼醫院,和當地同行進行了充分的面對面交流,該方案得到伊朗專家的贊同及認可。通過溝通,王東升得知伊朗已在霍梅尼醫院開展托珠單抗相關臨床研究,已有50多位患者采用了這個方案,進展良好。
在伊朗衛生部倉庫,王東升和團隊成員在對接捐贈物資時發現,這里有很多來自中國的捐贈物資。“中伊一家親”“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等標語隨處可見,在場工作人員非常歡迎他們到來,還和他們合影留念。“在伊朗的12天是很充實的,也是非常令人難忘的。”王東升說。在合肥定點酒店結束了14天的隔離,核酸檢測為陰性,王東升和同事順利結束隔離。2020年4月10日上午,中國科大附一院特別組織了儀式,迎接兩人回家。
王東升和家人。
“救人”是工作的動力
“因為科室治療工作的需要,我們連續的假期并不多,可能逢年過節都沒法和家人在一起。”王東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就像他現在,查房是基礎的也是很重要的工作,這幾乎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要時刻了解病人的病情進展情況。王東升說,在工作中,難免會有一些壓力,但他會想辦法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成功救治病人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
“臨床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的,作為一名醫生,不但要為患者看好病,科研同樣不可或缺。”王東升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科大附一院以“理工醫交叉融合、醫教研協同創新、生命科學與醫學一體化發展”的“科大新醫學”理念為指引,著力打造臨床研究高地,鼓勵青年醫務人員臨床與科研并重,以科研為支撐,為推動學科發展做出貢獻。“在做好臨床工作的同時,我將繼續砥礪奮進,不斷鉆研,把臨床科研做在救治一線,把論文寫在救治一線,為守護人民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王東升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魏鑫鑫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