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當生命面臨無法挽回的逝去時,有些人選擇了捐獻器官,去托起另一個在絕望中掙扎的生命,而器官移植醫生接過生命的“接力棒”,幫助他們傳遞“生命的禮物”。6月24、25日,3位器官捐獻者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獻出大愛,醫院器官移植團隊接續奮戰,成功開展3例肝臟移植、3例肺臟移植、6例腎臟移植、6例角膜移植,12位器官衰竭患者重獲新生,6位眼疾患者重獲光明。
醫務人員向器官捐獻者致敬
肝臟移植:3位肝衰竭患者苦盡“肝”來
滁州市64歲的邵大爺患有慢性乙肝,近期出現肝功能衰竭急性發作,膽紅素最高值超過800mmol/L,超過正常值40多倍,凝血功能也不斷下降,雖多次進行人工肝治療,但療效不佳。“周大爺病情極其危重,如果不盡快進行肝移植,很可能因為肝功能衰竭而失去生命。”普外科肝膽外科主任王繼洲介紹。
霍邱縣59歲的王大叔患有乙肝26年,2019年體檢時發現肝癌,醫生對王大叔進行了肝癌微波消融治療及肝癌介入治療,但腫瘤控制效果不佳,肝癌腫瘤標記物甲胎蛋白(AFP)逐漸升高,病情不斷惡化。
劉連新正在進行肝移植手術
長豐縣46歲的陳大哥發現乙肝3年,病情已發展至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雖經積極治療,但效果不佳,張大哥近期因肝衰竭,肝性腦病,頑固性胸腹水反復發作入院治療,肝功能進行性下降。
對于他們來說,肝移植是拯救生命的唯一方式。6月24、25日,在麻醉科、手術室、ICU、輸血科及各醫技科室和護理團隊的支持配合下,中國科大附一院普外科專家劉連新教授團隊成功為3位患者成功實施了肝移植手術,為他們開啟了新生。
肺臟移植:3位呼吸衰竭患者告別“呼吸的痛”
在普通人看來再平常不過的自由呼吸,對呼吸衰竭患者來說卻是一種奢望。
35歲的小張4年前查出塵肺,曾在多家醫院治療,嘗試過各種治療方法,病情卻絲毫沒有好轉。今年以來,小張的病情持續加重,1月曾因昏迷休克在ICU搶救了兩個多月,醫生多次下達病危通知,“換肺”是他唯一的生存機會。
東至縣49歲的王阿姨在2017年因反復咳嗽被診斷為間質性肺炎,隨著病情加重,走一兩百步就氣喘吁吁,呼吸困難。2020年10月,一場感冒使王阿姨的病情雪上加霜,她的肺功能急劇下降,急需肺移植挽救生命。
63歲的姚大爺在煤礦工作多年,2020年,姚大爺出現胸悶氣喘、呼吸困難癥狀,被確診為塵肺。近期,姚大爺的病情持續加重,終日臥床不起,稍一活動就氣促不已,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姚大爺很可能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6月24、25日,在麻醉科、ICU、手術室團隊的支持配合下,由胸外科柯立主任主刀,成功為三位患者分別進行了ECMO輔助雙肺移植、ECMO輔助左單肺移植和右單肺移植。手術順利,目前3位患者已轉入ICU密切監護治療。
腎臟移植:6位尿毒癥患者重獲新生
透析或腎移植是目前終末期腎病的兩種替代治療方式,腎移植的優勢在于能極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兩天時間,在腎移植科主任劉洪濤帶領下,腎移植團隊成功為6位尿毒癥患者實施腎移植手術,術后患者均恢復良好。
蚌埠市39歲的劉大哥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劉大哥在14歲時查出患有1型糖尿病,因糖尿病腎病導致腎衰竭。“20多年的糖尿病,使劉大哥血管硬化很厲害,給手術帶來了一定難度 “劉洪濤介紹,經過團隊醫護人員的努力,目前,新的腎臟已經在劉大哥體內開始工作。
角膜移植:6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
角膜病是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對于角膜病致盲的患者來說,角膜移植是唯一的復明手段。在醫院眼科主任溫躍春帶領下,角膜移植團隊為6位眼疾患者成功開展了角膜移植,幫助他們重見光明。
中國科大附一院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腺、小腸、角膜全部器官(組織)移植資質的醫療機構,也是安徽省四家器官獲取組織之一。劉連新教授介紹,自2012年國家啟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工作以來,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器官捐獻152例、角膜捐獻205例,通過各類器官、組織移植,為近2200名患者送去新生和光明。
姚自勤 王繼洲 柯立 石磊 葉劍鋒 方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