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炎炎夏日,應該如何養生?安徽省中醫院副主任醫師王桂珍結合《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智慧,教您如何在衣、食、住、行、精神情志方面時時進行調攝,順應自然,順時而養,尋求陰陽平衡,以達到預防保健、治未病的目的。
精神調理:養心最好的方法是靜養心神
《黃帝內經》云:“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夏天指立夏到立秋前一天。
王桂珍表示,自然界萬物在這個時節處于蓬勃生長的時期,繁榮茂盛秀麗,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自然景象。夏季人體陽氣旺盛,要使人胸懷寬闊,舒暢意志,精神飽滿,保持恬靜愉快的心境,使人體氣機得以宣泄暢達,心神得養,以適應夏氣成其秀美。夏季五行屬火,與五臟的心相應。夏季氣候炎熱,汗液外泄,易耗傷心氣,故夏宜養心,養心最好的方法是靜養心神,將不良的情緒轉移于有意義的活動中去,使氣機得到適度的宣泄,以恢復愉悅平和的心境,適應夏長養的需要。
起居安排:午睡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
“夏季是夜短晝長的季節,宜比春日稍晚點睡,太陽升起較早,故人們亦應早些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陰陽的升降變化。”王桂珍建議,結合夏天白晝長的特點,中午有條件的盡量補個午覺,即在午時(11 點至13 點)睡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由于暑氣熏蒸,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化增強,人容易感覺疲勞,故夏季需養成午睡的習慣,以保持睡眠的充足。
夏季氣溫高,人體散熱量大,尤其是中午,體表血管常處于擴張狀態,血液大量集中于體表,大腦血液供應減少,午飯后,消化道的血液供應增多,大腦的血液供應更少,進入大腦的氧氣和其它營養物質明顯減少,人常會感到精神萎靡不振,昏昏欲睡。一年之中心主夏季,一日之中午時與心相應。午睡不僅能避開中午熾熱的烈日還能夠消除疲勞,恢復充沛的精力,以保持心神安寧,達到避暑養心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居住環境宜舒適安靜,自然通風,灑水降溫,適度使用空調,防止空調病。炎熱夏季,很多人空調溫度設定太低,室內外溫差可以達到十幾度,易傷人體陽氣。不能在樓道、屋檐下或通風口的陰涼潮濕處久坐、久臥、久睡。
飲食攝養:避免寒涼飲食過多
夏季宜清淡素食,少吃油膩,稍多食苦味、酸味食物,適當攝入辛味、咸味食物,適量進食溫熱飲食,勿令太飽。夏陽酷暑人體脾胃功能減弱,飲食宜清涼、味薄、易于消化為主。清淡的食物有清熱解暑、健脾的作用。
夏季出汗較多,需適當補充鹽分。《黃帝內經》里所指出的“春夏養陽”,就是說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夏季養生既要防止陽氣過盛,又要避免寒涼飲食過多而出現寒涼傷陽的情況。
飲食攝養上應適于寒溫。民間有“冬吃蘿卜夏吃姜”的說法。夏季喝一點姜湯或做菜時加點姜,即可散寒祛暑,增進食欲;又可以解毒殺菌,治療因吃不潔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
王桂珍特別提醒,夏季炎熱剩飯剩菜容易腐敗變質,燒熟的菜放置過久,菜中的硝酸鹽在細菌的作用下會被還原為亞硝酸鹽,對身體有害。冷飲莫多食,過量地吃冷飲會刺激胃腸蠕動,縮短食物在胃腸內的停留時間,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另外,人體熱量在炎炎夏日里很難散發,體內胃腸溫度也相對較高,驟然進食大量冷飲,會引起胃腸痙攣、腹痛等。
附:夏季養生食物舉例
冬瓜:冬瓜性寒,能清降胃火,養胃生津,使人食量減少,促使體內淀汾、糖轉化為熱能,而不變成脂肪。同時冬瓜有抗衰老的作用,久食可保持皮膚潔白如玉,潤澤光滑,并可保持形體健美。最重要的,冬瓜還有良好的清熱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不但解渴消暑、利尿,還可使人免生疔瘡。
西瓜:西瓜甘甜多汁,爽口解渴,是夏日的解暑佳品。
西瓜全身都是寶,既是一種甜美的瓜果,西瓜皮又是一種神奇的中藥材(西瓜翠衣),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的功效。
綠豆:綠豆有清熱解毒、消暑解渴,消腫利水的功效,是炎熱夏季的消暑佳品。綠豆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被譽為“濟世之良谷”。如果只是想消暑,煮湯時,開鍋后煮10 分鐘左右即可,不要久煮,以顏色碧綠、清澈為度;若要清熱解毒,最好把豆子煮爛。
蓮藕:蓮藕的食用和藥用價值都很高,口感清脆。生藕有清熱涼血,止血散瘀的功效;熱藕有健脾開胃、養血止瀉、收縮血管止血、刺激胃腸道、改善便秘的功效,適宜炎熱夏季食用。
醋:夏季食酸,醋是很好的選擇。醋有“瀉肝、收心、補肺”的功效。現在研究認為,醋有抑菌、殺菌,緩解疲勞,舒暢心情,增進食欲的作用。夏季是各種細菌滋生的季節,做菜時加點醋,不僅可以使菜肴味道更加鮮美,還能有效殺死食物及體內的細菌,提高人體的防病抗病能力。醋是人們夏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調味料。
陳宜淼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