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日前,電影《我的姐姐》票房一路飆升。影片中父母因車禍身亡,留下成年的姐姐和年幼的弟弟,從此年輕的姐姐不得不過上了“長姐如母”的艱辛生活……而現實中,這樣的姐弟情也在大家身邊上演,他們之間到底是何種情感?又是如何相處的?
人物 1董光霞:簡單相處,七兄弟姐妹從未爭吵
家住合肥蜀山區的董光霞今年53歲,家里有兄弟姐妹七個,她排行老六,最小的弟弟也已51歲了。
有商有量,互相照顧的關系讓她感動
在這么多兄弟姐妹的家庭中,董光霞是如何與兄弟姐妹相處的呢? “我們不管什么事情都是商量著來,有什么大事首先都是要和姊妹溝通一下。”據董光霞介紹,他們每周至少會保持兩到三次通話,如果電話不能解決問題就會聚到一塊交流, “我們商量好了,如果一個有困難,另外的就幫助。”這些年,兄弟姐妹的關系就是在互相扶持和幫助中走過來的。
幾年前,二哥到了快退休的年紀,身體也不太好,他兒子要娶媳婦了,辦大事的錢卻差了不少,“這個時候其他哥哥弟弟站出來,其實他們也沒有多少錢,都是湊出來的。”董光霞表示,他們都做得沒話說,讓她很感動。
而二哥也主動承擔了照顧父母的責任,他覺得幾個兄弟姐妹照顧他比較多,他就想來照顧父母,其他的兄弟姐妹每年則會給二哥一些經濟補償,并囑咐他如果支撐不了,他們可以替換。在董光霞的記憶里,讓她感動的事遠不止這一件, “在父母生病時,大家都沒有說必須要誰去照顧,都是主動講我有時間我來,搶著去照顧。”
一直被照顧,她想對兄弟姐妹說“謝謝”
董光霞有很多的兄弟姐妹,她認為這是一種幸福。 “有困難需要幫助時,有這么多兄弟姐妹在我身后支持著我,”她說,他們幾乎沒有鬧過矛盾,父母親也對他們這樣的關系感到很高興, “我們沒有爭吵過,我老公也說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里。”究其原因,她認為這是她的哥哥姐姐做了好的榜樣, “他們的性格都很好,很多事情也是他們沖在前面”,她說,很多時候需要出錢的地方,大哥都不會跟他們說,自己就默默付出了。
“我在家雖然排行老六,但大家對我就像老幺一樣照顧,”董光霞說,她想對自己的兄弟姐妹說一句“謝謝”。
無私奉獻,好的兄弟姐妹關系就這么簡單
如今,兄弟姐妹幾人除大哥在安慶,其余都留在了合肥, “我們幾個離得都不遠,大家經常回去看望父母,坐下來聊天,陪陪老人家。”她說,他們兄弟姐妹的關系非常團結,也非常孝順。
在她看來,好的兄弟姐妹關系就應該非常簡單, “每個人都不應該有私心,有私心就不好相處了,對待父母和姊妹都要無私。”
人物 2吳永軍:心系彼此,就是好的姐弟關系
吳永軍今年54歲,是家中的大姐,下面還有三個弟弟妹妹, “我們年輕時在合肥這邊打拼,現在逢年過節大家會聚聚,有時候其他兄弟姐妹也會和父母一起過來玩。”
及時開導,她輾轉陪伴弟弟治病
去年吳永軍的大弟弟嗓子一度不舒服,在南京的醫院初診可能是腫瘤,幾個兄弟姐妹立馬趕到弟弟的身邊,還在工作的專門騰出時間去照顧他,吳永軍更是從合肥趕到滁州。他那邊嗓子一直不見好,一家人都很著急,妹夫幫著聯系了南京的專家,大弟弟又輾轉到南京去治療,吳永軍和弟弟妹妹也跟著陪伴。
據她回憶,那段時間診斷結果沒出來時大家都很緊張和焦慮, “我們都在那幫他,他思想特別矛盾,我們每天都開導他。”弟弟從發現生病到病好,歷時一個多月,而這一個多月他們一直互相陪伴著。為了瞞住父母,不讓老人家操心,吳永軍時不時地返回合肥,直到弟弟病好父母也未曾知情, “弟弟妹妹這些事情只要需要我,我就去。”
心系彼此,就算吵架也會立馬和好
吳永軍兄弟姐妹間的感情一直很好。 “我們家門口的街坊鄰居都說我們感情很好,很羨慕我們,”作為大姐,她說自己一直想著弟弟妹妹們, “只要有什么好東西,回家就大包小包帶給他們。”她表示他們不缺這些東西,但這是自己的一片心意。弟弟妹妹對她的心也是一樣, “那時候我一講我要買車,大家都說要來幫,馬上就過來了。”
在吳永軍眼中,弟弟妹妹們是互幫互助的,有困難時會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幫助, “我們也會有小吵小鬧,但不會記仇。”她表示他們從小就是這樣,但不管吵得怎樣,很快就和好了, “一般當場就好了。”
溫暖美好,她送大家一份祝愿
這么多年相處下來,吳永軍認為他們比別的家庭溫暖。 “最起碼有什么事大家都會想著我,比如說我們有的鄰居家中就因為一些爭執打得頭破血流,我們是沒有的。”每次吳永軍該回家了,弟弟妹妹們提前半個月就開始聯系,邀請她去吃飯。
在她看來,他們這樣的狀態和感情就很好, “好的姐弟關系就應該是我們這樣的,就算吵架了也不記仇。”
吳永軍想送給弟弟妹妹們一份祝愿,對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他們健健康康、和和睦睦的。
人物 3葛俊:長姐如母,教弟弟妹妹待人處事
葛俊是土生土長的合肥人,兄弟姐妹五人都在合肥生活,大姐退休在家今年快60歲,葛俊與其相差近10歲。據葛俊介紹,他們小時候一家人生活在一塊,成家立業之后才在合肥分開生活,有時間就會回家陪陪父母。
長姐如母,姐姐教會了他很多
據了解,葛俊家兄弟姐妹的關系同樣很不錯,互相包容。大姐則從小就懂事能干, “在工作生活特別是照顧老人方面,大姐和哥哥付出要多得多。二姐也有付出,但她有自己的孫子要照顧。”因為大姐已退休且孩子已長大,大姐有更多的精力照顧父母, “大姐也不會計較這些事情。”
據葛俊回憶,一直以來他受大姐照顧是比較多的。葛俊上小學時大姐已快上高中了, “我跟大姐年齡差得比較多,小的時候父母干農活很忙,我們等于是姐姐帶大的。”葛俊表示,大姐一直以來給他的都是“長姐如母”的感覺,姐姐帶著他上學,教他學算術,扮演著保護人和老師的角色。此外,大姐還為家里分擔洗衣做飯等家務。在葛俊記憶里,很小的時候大姐就掙錢幫家里分擔, “從小到大我們的那種感激是忘不掉的。”他說,如果現在哥哥姐姐們有需要他的地方,他也是義不容辭的, “這是血緣親情的牽掛。”
葛俊一直記著他小時候發燒姐姐背他去衛生所的經歷, “那時候我還小,從生病到病好一直是姐姐在照顧我,”葛俊說,一想起這件事,至今他還是心存感激。
言傳身教,如今弟弟回饋姐姐
作為家中最小的弟弟,哥哥姐姐給葛俊的影響是巨大的。據他描述,哥哥姐姐“言傳身教”,無論在做事方法還是思想上他都受影響, “我就跟在后面學習,也學了不少,她待人處事的方法擺在那里,我就照著去做。”
在他看來,相互付出和包容才是姐弟關系應該呈現的狀態, “凡事親情要放在第一位的。”
如今,葛俊也在哥哥姐姐們有需要時站出來,就像小時候他們幫助他一樣。他說,之前大姐要發展事業做自由職業, “她想做點事情,經濟實力不夠的時候,能幫的都會幫,給予經濟上的支持,”他認為不是親人的話沒有這樣的力度, “親情的力量就是有多少幫多少,竭盡所能。”
心離得近,有事情就不會慌
葛俊對自己有這些兄弟姐妹感到慶幸。他說, “兄弟姐妹多的話有事情可以相互支持,過年過節聚在一起也很熱鬧,現在獨生子女多,很孤單,他們下一代的交流也不像我們這一代感情這么深,”心離得近,有事情就不會慌, “有事情肯定第一時間到場。”
葛俊和哥哥姐姐們的感情一直很深,他認為爭吵是很沒必要的事情,不僅沒意思還傷感情。 “就算之后和好了還有傷口在,家里有什么事了就及時化解,不要擴大。”
談及對哥哥姐姐的情感,他說,他最感謝大姐, “因為她最長,頭帶得好,付出多,我們就跟著學。”
徐靜 余亞明 陳秋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