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月22日,合肥一位90歲老人挑戰生命的奇跡。20分鐘手術時間,一枚重量不足2克,尺寸如維生素膠囊般的心臟起搏器,通過大腿根部股靜脈直接植入了心臟,并將續航12年。這也是安醫大四附院首例微創經導管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該手術的順利開展,標志著該院心血管內科心律失常診治水平邁入國內領先水平。
今年90歲高齡的爺爺因反復心悸頭暈黑朦半月,暈厥1次,在安醫大四附院就診,心電圖示:竇性心律、III度房室傳導阻滯,符合起搏器植入Ⅰ類適應證。
"考慮到患者年紀較大,植入傳統起搏器需要開刀植入皮下,患者術后傷口管理困難、發生起搏器囊袋出血、感染、電極脫位的風險高。"該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程自平介紹。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夠避免風險呢?心內科心律失常手術團隊經過縝密的方案分析,認為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技術能更好地解決困擾老人的問題。無導線起搏器無需在胸前開刀制作囊袋、無切口、無傷疤,能有效減少創傷與感染風險。與患者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后,最終決定為患者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
3月22日上午,心內科心律失常手術團隊成功將起搏器通過導管植入到患者體內。手術順利,用時僅20分鐘。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幾乎感覺不到起搏器的存在。
"Micra雖然小,但是壽命卻長達12年以上,同時還能夠兼容3.0T核磁共振掃描檢查,可為心臟提供持續穩定的動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程自平介紹。
與傳統起搏器相比,無導線起搏器具有體積小,功能強大,抗核磁共振檢查等優勢,由于植入難度相對較大,目前省內僅有少數心臟中心可開展該技術。安醫大四附院成功開展此項新技術,將給更多心律失常患者帶來微創、高效的治療新選擇。
王萌 付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