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淮分水嶺發源,經董鋪水庫穿城而過,南淝河自古便是合肥的“母親河”。而位于這得天獨厚板塊上的包河區淝河鎮,是這璀璨長河中的一顆“明珠”。
過去幾十年間,淝河這座煙火小鎮在合肥城區飛速發展的光鮮中曾略顯落寞。忽如一夜春風來,四年前,片區綜合改造的重大利好吹綠了這片沿河沃土。從老舊的城中村到旖旎的城市燈火,百轉千回中,淝河鎮以涅槃重生的姿態,迎來了追夢家園的宏偉前景。 “十四五”新篇開啟,勇毅前行的淝河鎮又定下了新目標 — — 力爭實現區級財政收入、商貿業、服務業營業收入在“十三五”基礎上翻一番,引進一批世界500強尖端企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萬美元左右……南淝河彼岸,江河潮動,下一個征程,淝河步履不輟。
重塑區位發展“真優勢”
2017年6月,淝河片區綜合改造拉開大幕,一紙《關于包河區淝河片區實施綜合改造的意見》,成就了今日淝河一個恢弘的夢想。
“十三五”期間,淝河鎮高效保障大建設項目,龍川路(北京路—淝河路)、淝河路(東二環—淝河路橋段)、郎溪路高架(包河大道-南淝河)、上海路已竣工通車,繞城高速公路南淝河路(重慶路)互通立交工程、軌道4號線加快建設,城市主動脈進一步延伸。歷口路、牯牛降路、歙縣路等支路網加快建設,互聯互通、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
美麗淝河建設,既要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服務大局、又突出特色。為此,淝河鎮緊扣包河優化“四大空間”布局戰略規劃,充分考慮與周邊街鎮、板塊的有機聯系,加快修編城市設計方案,統籌生態保護、片區布局、產業發展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葛大店片,是淝河鎮經濟發展基礎最強、地理位置最好的地區,區域重點打造商業中心,建成展示當代安徽企業風采的名企中心、名商中心、名品中心;淝河新中心,承擔著淝河產業發展的未來,區域致力于打造片區新型“商業+文旅”中心,引入劇場演藝、線下娛樂、優質商業等業態,協同配置五星酒店、商辦及城市綜合服務配套,成為淝河片區未來發展的形象窗口;巢湖路與南淝河以東區域,流淌著南淝河水文化,也是綠色發展示范區,要系統推進歷史文脈傳承、生態環境修復、岸線景觀塑造、綠色經濟發展,一體建設高品位、高水平的文化走廊、生態走廊、旅游走廊,形成片區一體開發、整體遞進聯動的格局……
淝河鎮力爭在2021年完成全部征遷任務,進一步釋放發展空間通道,將區位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提升經濟發展“強能級”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生命線,步入城市中央的淝河鎮,在片區綜合改造以來按下了轉型發展的加速鍵。 “十三五”期間,淝河鎮圍繞“一體三翼”和“五大平臺”戰略,科學規劃產業布局,以經濟轉型、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為主抓手,咬定發展目標不放松,全鎮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潛力進一步提升。
大力實施招大引強。淝河鎮先后引進新東方安徽總部、國網運營中心、中國視界等多個大項目及房地產項目,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4個,完成續建、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6個,中國視界項目獲批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頒發的“2019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稱號。
突出服務保障,開拓經濟轉型新局面。在此框架下,淝河鎮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融入全區現代化經濟發展體系,加速片區地塊上市進度,用優質地塊吸引大項目,以大項目推動大發展,持續推動經濟發展轉型升級。
從 2017 年至今,片區共出讓 15 宗經營性用地1364.28畝,為合肥全市全區贏得發展空間作出巨大貢獻。四年來,累計完成入庫稅金20.07億元,地方級財政收入3.59億元,招商引資總量年均增長21.2%,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3%。
以“智慧生態、科創中心”為目標, “十四五”開局年,淝河鎮還將繼續強化產城融合,著力構建“數字經濟港”,重點發展人工智能視覺全產業體系。在項目招引時,積極主動與上級相關部門對接,重點做好中國視界產業平臺,注重與滬蘇浙先發地區功能布局的錯位互動,梳理制定對接長三角高端資源目錄圖譜,努力把滬蘇浙的優質產業吸引過來,打造成全省對接高端要素的“橋頭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樣板點”。
打造生態美麗“淝河綠”
“水和綠”是淝河片區最豐富的資源,也是未來城市最寶貴、最稀缺的生態元素。同時,淳美的生態和文化也塑造著淝河的根與魂。
展望“十四五”,淝河鎮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行而不輟。當地將堅持以環境優美、人文醇美、建管精美為內涵,最大化放大產城一體這個優勢,全力以赴補短板、強弱項,打造美麗宜居城區。
以生態優先為前提,推動南淝河、關鎮河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完善公園綠化設計、擴大綠化面積、增加游園設施,打造濱河生態綠廊示范段;馳而不息推進“河長制”,全力構建擋藻、撈藻、治藻防控體系。深入推進城市園林管理,加快北京路、龍川路等重點道路環境整治和綠化提升;繼續鞏固打贏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成果,全面落實上級警示片披露問題等“回頭看”整改。進一步推動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
走入“新時代”的淝河鎮,科學處理歷史與現代的關系。創造性地保留、保護、發展歷史文脈,以衛立煌故居、吳氏炮樓、宋世科住宅、唐大樓、鄭墩遺址等民國時期文物為核心資源,系統設計、深度挖掘、有機整合,打造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名片,讓城市更有溫度、更有情感、更有記憶。
不僅如此,淝河鎮也在有序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工程,扮靚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質。以“繡花”功夫,緊盯管好主次干道沿、背街小巷等關鍵細節,提升城市凈化、美化、亮化水平。積極探索實踐垃圾分類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強化制度約束,細化激勵政策,讓這個“新時尚”蔚然成風。鞏固提升文明創建成果,健全完善長效管理機制,為萬千百姓打造出一片美麗宜居地。
做好民生服務“好文章”
居住在淝河鎮的居民無疑是幸福的。在實施片區改造的同時,淝河鎮還加大對回遷安置小區和民生事業的投入,保障安置群眾的就業、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權益。
“十三五”期間,當地累計投入各級民生工程資金7800多萬元,市區賦予的各項民生工程任務得到有效落
實。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持續提標擴面,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實現應保盡保,累計發放城鄉低保、五保、醫療救助、殘疾人救助等救助資金1000多萬元。葛大店小學南校區、龍川雅居幼兒園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城市閱讀空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活動場所3處。
片區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聚力、用情用心,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全力抓好安置房項目,2022年全部啟動剩下的復建點項目建設,抓開工、搶進度、保質量,兌現承諾,早圓百姓“安居夢”。
民生服務的觸角還在不斷延伸。 “十四五”期間,當地將加快48中祁門路校區、屯溪路小學龍川路校區建設,確保2021年投入使用。加快回遷小區辦證進度,保障群眾切身利益。繼續高標準推進校園規劃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全力保障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新區、合肥市中醫院、市職工文化體育中心建設。高標準運營安百苑睦鄰中心、大強路睦鄰中心,讓人民群眾享受到高品質公共服務。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管水平,加大優質醫療資源引進力度,用好醫聯體等載體,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制機制,加快構建預防為主、平戰結合的公共衛生體系,做好民生服務的好文章。
前路迢迢,行而不輟。 “十四五”期間,淝河鎮將繼續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深層次、全方位對標對表長三角先發地區中奮力開創淝河經濟發展新局面。弄潮兒向濤頭立,風起正是揚帆時。奮斗百年路,淝河鎮啟航新征程。
管茂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劉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