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當今對人類健康與生命危害最大的惡性腫瘤。在中國,肺癌引起的死亡人數是惡性腫瘤總死亡人數的1/4。如果每一個肺結節都能得到全方位、精準化、全周期的醫療服務,將有助于解決肺癌發病率、死亡率高的問題。2016年,安徽省胸科醫院成立了我省首個肺結節診療中心,診療中心充分發揮專科優勢,提高早期肺癌的診斷檢出率,抓住早期肺癌最佳的治療時機,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
成立我省首個肺結節診療中心
“近年來,隨著醫學影像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早期肺癌的檢出率越來越高,尤其是以磨玻璃結節型的小肺癌或微小肺癌為主。”安徽省胸科醫院院長、江淮名醫馬冬春表示,肺癌的五年生存率約16%,但如果將肺癌扼殺在早期階段,IA期肺癌5年生存率高達80%,尤其是純磨玻璃型早期肺癌術后5年生存率達100%。
以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為主的肺結節精準診治一體化模式使早期肺癌診治進入精準化、微創化、大眾化時代。
馬冬春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環境污染加重及人民健康意識的加強,健康體檢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多的肺小結節被發現,這為肺癌的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提供了基礎。肺小結節的診斷和治療已經成為胸外科、影像科、呼吸內科、腫瘤科、病理科等科室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為了使肺結節的診斷不再是‘霧里看花’,我們作為安徽省胸肺部疾病的唯一專科醫院,利用我們得天獨厚的專科優勢,聯合起來形成合力,成立了全省首個肺結節診療中心。”在馬冬春看來,肺結節診療中心的成立意義重大。為了滿足老百姓的需求,中心從專業的角度給肺結節患者進行解釋,幫助緩解病人的恐懼心理,加強健康教育;從醫療上給患者提供“一站式”的精準服務,包括門診、檢查、診斷、治療、出院隨訪等,規范肺結節患者的管理;整合醫院胸外科、呼吸科、腫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個學科的資源,建立多學科診療模式,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診療方案;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診治模式,努力建立肺結節患者數據庫,加強對肺結節的研究,探索有效的肺癌防治方案。
2020年,由馬冬春教授領銜的“肺結節一體化精準診治技術與加速康復體系研究創新團隊”,成功入選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實現了醫院省級創新團隊的嶄新突破。省胸科醫院通過不斷探索,聚力研發簡單易行、定位可靠、取出方便、經濟安全的肺結節定位裝置,蓄力開展單孔胸腔鏡下肺結節精準切除手術,著力實施CT引導下肺結節射頻、激光、微波消融術及電磁導航支氣管鏡下肺結節活檢+染色定位+消融,全力完善術后留置微導管或不置管等快速康復措施,通過不斷創新技術、優化流程、擴大手術適應癥、研發新設備、實施大數據管理,解決肺結節疾病領域的診療難點和關鍵技術瓶頸,推廣肺結節規范化診治臨床路徑和加速康復外科病房的建設,力爭成為具有專科優勢、特色鮮明的國家級肺結節診治團隊。
肺結節檢出率為24.6%
在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列惡性腫瘤的榜首。但肺癌發病較為隱匿,早期沒有典型癥狀,一旦患者有癥狀,80%已是中晚期。應對肺癌的關鍵在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而肺小結節可能是肺癌的信號燈。因此,肺小結節的篩查非常重要。
2016年12月,安徽省胸科醫院肺結節診治中心正式成立,目前已累計為20萬例住院、門診患者及體檢者提供肺結節篩查。在這20萬例篩查中,肺結節檢出率約為24.6%。從年齡分布來看,肺結節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4歲,其中,0~19歲占比0.3%、20~39歲占比11.4%、40~59歲占比55.7%、60歲以上占比32.6%。
多學科診療模式(MDT)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精準服務。
“肺結節大部分為良性病變,不同人群惡性占比0.1%~18%之間。”安徽省胸科醫院健康體檢數據顯示,肺結節檢出率約26.1%,惡性占比約2.9%(多學科MDT會診,胸腔鏡手術切除病理確診)。近些年來,肺腺癌已超越鱗癌成為肺癌最常見的病理類型(53.8%),尤其是磨玻璃型早期肺腺癌好發于年輕非吸煙女性,值得大家重視。
部分實性結節很“兇險”
肺結節有良惡性之分,那么什么樣的結節是良性,什么樣的結節是惡性?查出了肺結節后,又該怎么辦呢?“要想知道小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首先就要看它的大小和密度。結節越小良性的可能性就越大,密度變化越大惡性可能性就越大。”安徽省胸科醫院專家表示,直徑小于5mm稱為微小結節,超過95%的微小結節都為良性結節,一般不主張干預。直徑介于5mm到1cm的稱為小結節,直徑介于1cm到3cm的為肺結節。從密度來看,主要分為實性結節和亞實性結節。
其中亞實性結節又分為純磨玻璃結節和部分實性結節(混合性磨玻璃結節),部分實性結節是非常危險的,需要提高警惕。
“肺結節可以生長在肺的任何一個部位,判斷肺結節良惡性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從結節的位置、大小、患者有無家族史、影像學變化、生活環境等方面綜合考量。”需要注意的是,肺結節并不等同于肺癌,肺結節中大概有60%~80%是良性病變,比如炎癥、結核等病變,僅少數病人為早期肺癌。其中最主要的依據是影像學的表現,會有一些提示惡性可能性較大的影像學特征,例如分葉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以及支氣管充氣征等。
該如何有效及早篩查肺癌呢?安徽省胸科醫院專家表示,發現肺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做胸部CT篩查,普通的X光胸片篩查不能降低肺癌死亡率。不過需要首先說明一下,胸部CT現在已經廣泛普及,所以體檢查出肺結節的人越來越多,但惡性比例并不大,所以不需要過分緊張。而一旦胸部CT篩查發現是肺部早期肺癌結節或者高危肺癌結節,大部分患者都會接受手術治療。
低劑量螺旋CT檢查是目前公認篩查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哪些人群需要做低劑量的螺旋CT?專家表示,主要有以下幾種:長期吸煙或被動吸煙的人群,特別是年齡40歲以上者;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肺結核患者等,這些病人患肺癌的危險較一般人群高;從事一些特殊行業的人群,因長期接觸致癌物如煤煙或油煙、放射線、石棉等也容易得肺癌;有肺癌或其他惡性腫瘤家族史的人群。
專家建議,體檢查出有肺結節,最好做一個胸部的薄層CT+三維重建檢查,從而更清楚地判斷結節的屬性。醫生會根據肺結節的具體情況,安排對待方式,患者做到謹遵醫囑就可以。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良性肺結節患者認為定期觀察過于消極,盲目進行藥物消炎,自行使用一些抗生素藥物,不但不會對肺結節有緩解作用,還會產生一些副作用。
提供“一站式”精準診治
不少患者到醫院看病,結果掛錯了科室或是解決不了問題,需要再掛別的號,反復檢查排隊,兜兜轉轉、耗時費力。不僅如此,不同科室,甚至相同科室不同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都會不完全一致。安徽省胸科醫院肺結節診療中心打破了以往的科室概念,將相關的不同科室聚集在一個區域,讓患者不必重復、頻繁掛號就診,并通過把多學科聯合會診形成一個完整機制,持續推進,讓患者得到更合理的診療。
安徽省胸科醫院馬冬春院長率領的創新團隊瞄準目標,以肺結節精準診治一體化與加速康復外科體系標準化建設為基線,通過人工智能AI篩查及影像學評估-多學科會診-隨訪觀察/CT引導下術前定位-肺結節經皮穿刺活檢病理確診(不適合、拒絕手術等)-CT引導下消融治療-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診療-單孔胸腔鏡手術-快速準確的病理診斷-術后優質護理及快速康復理念的貫徹執行,體現了對以磨玻璃結節為主的早期肺癌更加精準化、微創化、大眾化的診治。
為響應國家長三角衛生健康一體化發展戰略,2020年12月安徽省胸科醫院與上海市肺科醫院建立長三角肺科聯盟,致力于進一步推進專科醫療協作水平。在學科建設方面,中心致力于“人”(團隊-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 “財”(建設資金-學科項目基金、省自然基金項目等)、 “物”(平臺或載體-肺結節診治中心/遠程會診中心、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醫聯體等)、 “事”(圍繞建設目標從事活動,包括臨床診療和科研學術)四大方面前瞻性學科發展規劃。
徐曉敏 汪洋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