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肺癌是所有癌癥中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雙料冠軍,且我國發病率逐年升高。據了解,2015 年我國新增肺癌患者78 萬,其中85%的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
肺癌是如何引起的呢?日前,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孫耕耘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吸煙及二手煙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因素,除此以外,外界環境如粉塵、汽車尾氣、空氣污染也會引發肺癌,家族遺傳因素也是肺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對于肺癌的高危人群而言,定期篩查也格外重要,每年一次低劑量的螺旋CT 檢查可以做到肺癌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將肺癌扼殺在搖籃里。”
肺癌的早期癥狀多以咳嗽為主,常表現無痰或少痰的陣發性刺激性干咳。當肺癌早期就發生侵犯鄰近器官組織時,常表現為胸部不規則隱痛或鈍痛,咳嗽時疼痛加重。所以孫耕耘教授提醒,一旦出現以上癥狀時,一定要及時就診。
靶向治療出現前,晚期肺癌患者的選擇通常只有化療和局部放療,平均總生存期只有8~10 個月(5 年生存率低于15%)。近年來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發展迅速,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曙光。孫耕耘教授表示:“非小細胞肺癌約占據整個肺癌比例的85%,在亞洲大約5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變陽性,這些患者適合使用靶向治療。靶向治療是只瞄準癌細胞的精準打擊,其副作用遠小于化療,且切實能讓患者獲益。讓很多肺癌晚期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長。許多病人延長3 至5 年,有的患者甚至可以延長10 年。
從便捷性來說,靶向治療實現了口服用藥每天一次,也大大加強了患者的依從性。”
肺癌EGFR突變也分為不同突變位點,而不同位點突變對于EGFR的構型和功能影響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藥物療效也大不相同。隨著臨床科研不斷深入,肺癌靶向治療相較于以前要更加“精準”。孫耕耘教授表示:“為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建議肺癌患者確診之后,先做基因檢測,確認是否有出現基因突變。有的話,也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發現突變位點,患者據自身情況(在醫師指導下)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獲得長生存,享受更高的生活質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