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版隙鹞逄枴钡某晒Πl射,凝結著眾多科研工作者的智慧與汗水。
26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了解到,作為我國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合肥工業大學科研人員和廣大校友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任務,潛心科學研究,助力大國重器。該校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余有龍教授及其科研團隊,連續7年奮戰在科研一線,致力于探月工程取樣鉆具溫度分布的精確測量。
據悉,從地外天體直接采集樣本,可以獲得第一手寶貴研究資料,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天體乃至宇宙的歷史。然而,在月球鉆采取樣時,由于鉆進過程中無法對鉆具進行物理冷卻,加之月面的高真空、低重力以及月壤復雜的構成和極差的導熱特性等因素,取樣過程中,鉆進系統極有可能因溫度過高導致結構件破壞甚至燒鉆,造成采樣任務的失敗。因此,精確掌握鉆進過程中鉆具溫度的分布信息對確保采樣任務的完成具有重要意義,對確定鉆具構型和鉆進規程等具有指導意義。
針對這一難題,團隊在近20年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全新的理論方法,制定了測量方案,研發了測量裝置,不僅實現了在月面工況下鉆具溫度分布的精確測量,還實現了全構型鉆進裝置復合載荷分離與在線檢測,為“嫦娥五號”采樣鉆具的材料選擇、構型確定與優化以及鉆進參數的底定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記者了解到,建校75年來,合肥工業大學培養了30余萬名各類人才堅守在祖國建設發展的各條戰線上,其中一大批成長為國家航天事業的骨干和領軍人才。作為這一重要歷史時刻的見證者,該校校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深情地說,“嫦娥五號”的發射成功為整個任務順利實施奠定了很好基礎,令人振奮,鼓舞人心!期盼后續任務的各個關鍵環節都能夠順利推進。從西昌到文昌,該校校友劉召金2001年畢業后,始終奮戰在我國航天事業的第一線。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他承擔著質量安全與控制任務,主要負責航天推進劑的化驗工作。2014年,該校校友宋祥本科畢業后光榮地成為了一名中國航天人,為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通信工作提供保障。在發射場親眼目睹“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他們在感到光榮與驕傲的同時,更時刻牢記著使命與責任。國之重器無小事,他們表示,將始終傳承母?!昂竦?、篤學、崇實、尚新”的校訓精神,繼續發揚母?!肮こ袒A厚、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特色,為建設航天強國奮斗終身。
周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汪艷 記者 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