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一伙騙子分別扮演不同角色,在網上搜集求職人員信息,打著向求職者推薦夜場招待工作的幌子,許以豐厚薪資,實則先后以新人入職需要打點關系為由,讓求職者到其事先安排好的售煙點買煙,以安排入職手續和打理形象為由,讓求職者到其安排好的美容美發店化妝、美容,并交所謂的工裝費、入職費,并以其他各種名義騙取求職者錢財,先后騙取29名被害人錢財共計56612元。9月7日上午,合肥市瑤海區人民法院對此案進行公開宣判,以詐騙罪分別判處被告人朱某、曹某、李某宇、李某強、李某航有期徒刑三年五個月至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六萬五千元至一萬三千元不等。
經審理查明,2019年2月以來,朱某伙同他人組織曹某、李某航、李某強、李某宇等人,分工配合扮演不同角色,至合肥市瑤海區圣大國際酒店等地,在網上搜集求職人員信息,向求職者推薦夜場招待,許以豐厚的薪資。
該團伙按照求職者意愿,將信息發給“一手”曹某、李某航、李某宇,“一手”在接待求職者的過程中,即以新人入職需要打點關系為由,讓求職者到其事先安排好的售煙點買煙;得手后再以安排入職手續和打理形象為由,將求職者交給“二手”朱某及李某宇等人,“二手”則以入場前需要化妝做造型為由,讓求職者到其安排好的美容美發店化妝、美容,之后再讓求職者交所謂的工裝費、入職費;如果順利,則由“三手”李某強等人出場,繼續以各種名義騙取求職者錢財,隨后讓求職者添加朱某的微信,由朱某將夜場地點發給求職者,讓求職者自行到無需任何入職條件的夜場里工作。
朱某、曹某等人先后騙取胡某某等29名被害人錢財共計人民幣56612元。審理中,朱某、曹某、李某宇、李某航、李某強已共同賠償各被害人全部經濟損失。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朱某、曹某、李某宇、李某強、李某航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多次騙取多名被害人的錢財,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法院根據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地位和作用,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楊聯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