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連日來,合肥氣溫節節攀升,記者昨日從合肥市急救中心獲悉,本月以來,合肥120總派車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8.9%,8月1日更是創單日派車歷史新高,其中不少患者主訴為中暑。高溫天氣如何預防中暑?專家提醒,戶外工作者和老年人都是中暑的高危人群,應避免在高溫天氣下持續工作,市民也要減少跑步、爬山等室外運動。
數據:120派車量同比多三成
俗話說“熱在三伏”,昨日,記者從合肥120 調度指揮中心獲悉,自8 月1 日凌晨零點至8 月13 日凌晨零點,中心總派車4524 次,日均派車377 次,主訴中暑患者總計85 例。與去年同期相比,總派車次增長28.9%,日均派車增長29.1%。8月1日,派車次創單日派車歷史新高,單日總派車425次,當日主訴中暑患者達17例。
“近期天氣炎熱,中暑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合肥市急救中心急救科副科長章文濤表示,主訴中暑患者多為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員,表現有大汗、頭暈、嘔吐、抽搐等癥狀。
此外,老年人對溫度的感知能力較差,也相對容易中暑。他建議,市民特別是戶外工作者要適當調整工作時間,避免在高溫天氣下持續工作,同時減少跑步、爬山等室外運動。
針對近期高溫天氣院前急救需求激增,合肥急救中心動員各網絡醫院分站加強院前急救值班工作,合理安排好班次。同時,加強全市急救網絡工作督查,督促各網絡醫院分站車輛、設備、藥品安全到位,以保證院前急救工作正常運行。
支招——
衣:適合穿白色棉織品
炎炎夏日,穿什么樣的衣服更涼快?“夏季應該穿一些淺色的薄長衣、長褲,比如天藍色、淡藍色、乳白色、淡綠色等淺色衣服,來阻隔日光的暴曬,以利于防暑。”合肥市疾控中心環衛科主任醫師李俊建議,天氣炎熱,最好選用吸濕性良好的棉、麻、絲等天然植物纖維加工而成的衣服。“有些雪紡料子看起來薄薄的,但其實是化纖制成的,透氣吸濕性差,穿著反倒悶熱。”李俊表示,從防曬和吸熱兩個角度衡量,白色棉織品防曬指數達33~57,又不易吸熱,所以最適合夏天穿著。
食:多吃新鮮蔬果多喝水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一口氣灌下一聽冰鎮飲料、吞幾根冰棒,似乎非常享受,但這樣做對身體卻有危害。尤其飯后吃冷飲更傷脾胃,容易引發腹瀉等消化不良癥狀。“在飲食方面,市民要戒除不良生活習慣,切忌貪涼。”李俊提醒,盡量避免吃油膩的食物,應該多吃新鮮的蔬菜、瓜果,及時補充水分,要喝溫開水,不要喝冰水。而吃西瓜、喝綠豆湯只能起到輔助降暑的作用。
住:室內溫度不低于26℃
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們以遲睡早起為宜。李俊建議,晚上10時至11時就寢,早上5時半至6時半起床,午飯后半小時進行短時午睡,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由于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且把溫度調到很低。對此,李俊建議:“空調溫度低,導致室內外溫差過大,容易患感冒、胃腸炎、肩周炎等。因此,夏季室內溫度不宜低于26℃,適當關停空調,進行通風。”
行:外出打傘穿長衣長褲
夏季要做好“三防”,即室內防著涼,室外防曬、防中暑。李俊建議說:“如果有出行需要,應選好時間,中午盡量不出門,避開日光最毒辣的時候。外出時戴帽子、戴墨鏡、打遮陽傘、穿長衣長褲。有條件的可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藿香正氣水、人丹、風油精等。”對于防汛期間安置點的防暑,應該對空調進行及時的清洗和消毒,及時通風,空氣循環非常重要。沒有空調設施的安置點,高溫時段應該在室內放置冰塊,起到降溫的作用。當然,要盡量進行自我調節,多注意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
急救:中暑患者應迅速脫離高熱環境
由于崗位的特殊性,戶外工作者應該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疾控專家提醒,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當日發布的預報氣溫,調整作業時間。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時,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 小時;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37℃以下時,用人單位應當采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勞動者加班。
李俊建議,在高溫天氣來臨之前,用人單位應當對在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對患有心、肺、腦血管性疾病、肺結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作業環境的勞動者,應當調整作業崗位。在中暑的緊急處理辦法方面,李俊稱,一旦發現中暑患者,要及時撥打120 電話,在等待救護車期間,應先讓患者迅速脫離高熱環境,移至陰涼通風處,用涼水擦拭皮膚或用冰袋敷其頭部、頸部兩側、腋下等處進行物理降溫。
唐俊秋 邱向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夏麗霞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