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今天從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獲悉,《合肥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正式出爐。
按照《征求意見稿》, 2023年前,合肥實現2000年以前建成投入使用的老舊小區改造和后期管理的全覆蓋;2024年起,著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按照“成熟一個,改造提升一個”的要求,形成持續改造提升的長效機制。
改造:除了基礎改造還要完善提升
《征求意見稿》提出,合肥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包括綜合改造提升和管理服務提升。其中,綜合改造提升主要分為三類,除了公共屋面、墻面、道路等基礎性改造外,還將實施完善類改造和提升類改造。
具體來看,完善類改造即滿足居民改善型生活需求和生活便利性需要的,內容包括社區用房和物業服務用房、加裝電梯、配套停車場及充電樁、休閑活動設施、文化、體育健身設施等。提升類改造即豐富社會服務供給,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完善社區治理等,內容包括新建活動室、社區養老、助餐、托幼、醫療、家政、商業設施以及智慧社區等。相鄰小區有相似改造提升需求應統一納入改造規劃,實現連片改造,提升社區綜合治理水平。由縣(市)、區根據業主或居民意愿確定老舊小區提升標準。
管理:三類模式覆蓋不同小區
老舊小區改造后的管理提升對于居民居住體驗也至關重要。《征求意見稿》提出,老舊小區改造還將實施管理服務提升,主要包括按照居民意愿確定管理模式、服務內容和標準以及物業服務收費標準等。
對具備市場化管理基本條件的,將管理權移交給業主,由街道(鄉、鎮)指導成立業主委員會,引導其規范選聘物業企業,實施專業化管理。
對不具備引入專業物業管理的,由街道(鄉、鎮)組建社區"物業服務中心",通過業主大會或者居民會議等方式聽取居民意見,通過"物業服務中心"委派保潔、保安人員等,實施準物業化管理。
對不具備成立"物業服務中心"的,由街道(鄉、鎮)指導成立業主委員會,通過業主大會等方式,共同決定實施居民自治物業管理。
在街道或社區范圍內,有連片改造需求的,根據群眾需求和項目實際情況,可分階段推進實施改造提升,逐步完善老舊小區配套設施,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資金:基礎類改造政府一平補貼400元
老舊小區改造資金來源在哪?《征求意見》予以明確。
對基礎類改造項目,由政府財政承擔改造費用(含弱電共同管溝費用)。本著“市級統籌、分級負擔”的原則,基礎類改造按400元/平方米給予補助,市和區按6:4承擔,市和四縣一市按3:7承擔。若改造標準低于400元/平方米,市級按審計結算價的60%補助各區,按30%補助四縣一市;市級資金可按工程概算的30%預撥區(縣),待審計結算后支付剩余部分。鼓勵各區(縣)積極申請中央和省補資金,中央和省補資金全部下達項目所在區(縣)財政,專項用于老舊小區改造。對2000年后建成的保障性住房實施改造提升的,由原產權人承擔改造費用。
對完善類改造項目,屬地政府給予適當支持。相關部門有配套資金的要用于相應配套設施建設,無配套資金的可多渠道籌集。對非單一產權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由政府和居民共同出資解決,政府采取事后補助的形式,按20萬元/臺予以補貼,市、區財政各承擔50%補貼資金。
個人方面,水、電、氣三表入戶費用由業主承擔。加裝電梯除政府補貼外,多出的費用以及電梯運行使用、維護管理資金由業主協商分攤。對提升類改造項目,由居民承擔改造費用,政府重點在資源統籌使用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發動居民自籌資金,鼓勵居民通過據實分攤、合理使用公共收益、補交物業專項維修資金、個人提取公積金、捐資捐物、投工投勞等多方式籌集資金。鼓勵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改造提升。
企業方面,水、電、氣、三表出戶費用中戶表前主管網改造費用及更換或鋪設管道費用由供水、供電、燃氣部門承擔。若工程需破復市政道路、人行道板、水泥路面、移植園林綠化、采用非開挖施工由建設單位辦理相關手續并承擔費用。電信、移動、聯通、有線寬帶等管線在公共區域的入管入地費用由運營企業各自擔承。強電架空線線路的束理、捆扎、規整以及線路、電表箱的拆除更換費用由電力公司承擔。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胡霞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