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11日,合肥市廬陽區首部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投入使用。從2016年12月全省首部加裝電梯在合肥蜀山區完成驗收以來,越來越多的合肥居民享受到了加裝電梯帶來的便利。合肥老城區目前加裝電梯進展如何?為什么有些加裝電梯需要無法成行?合肥加裝電梯還會有哪些新的舉措?針對這些問題,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
進展
廬陽區10部電梯正在施工
在合肥市廬陽區安慶路282號小區,32棟2單元加裝電梯項目正在進行鋼構和玻璃幕墻吊裝,該單元14戶居民預計下月就能乘坐電梯出門了。
“5月份開工的,除了32棟2單元,小區還有其他單元在加裝電梯。”項目施工方負責人董黎明說,加裝電梯之前有許多準備工作,比如地下管網的排查、綠化遷移、澆筑基坑、地面改造等,“特別是澆筑基坑之后要有將近一個月的保養期,之后才能進行下一步施工,所以整體耗時比較長。”
據了解,32棟2單元加裝電梯采取的是“錯層接入”方式,也就是電梯轎廂在兩層樓之間停靠。董黎明說,電梯將在7月24日左右到場,安裝好后還要鋪筑電梯與墻體之間的連廊以及吊頂、裝飾等,預計8月中旬能夠投入使用。
7月11日,廬陽區紅星路96號大院2棟2單元加裝的電梯正式投入使用,這是該區首臺投入使用的加裝電梯。廬陽區住建局城建科科長崔偉介紹說,目前該區共有28部加裝電梯完成了聯合評審,其中安慶路282號等10部加裝電梯正在施工,蒙城北路139號小區、阜南路220號小區、紅星路96號2棟1單元等加裝電梯項目已完成施工圖設計和審查。
難點
安裝前要征得一二樓同意
“老城區的老小區多、老人多,甚至在一些小區,因上下樓不便,有的老人一兩年都沒有下過樓。”崔偉說,在征集相關部門及居民意見的基礎上,2017年下半年,廬陽區開始對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進行調研。崔偉說,在第一批接觸的幾個小區中,只有一個小區最后得以順利施工,“沒有加裝電梯有很多原因,比如無人愿意牽頭或是資金分攤比例不合適等,而遇到最多的問題則是一二樓住戶的反對。”
根據2019年1月合肥市發布的《合肥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實施意見》,本小區、本幢或本單元三分之二以上業主有加裝意向的,由業主委員會或者推薦的業主代表組織開展書面意見征詢并簽訂書面意向書。書面意見征詢應當征詢所在小區、單元或本幢所有業主意見,并經三分之二或以上業主同意。而在書面意見征詢過程中,只要有反對意見就不得安裝。“這類似于‘一票否決’,而且要想征得同一單元所有住戶的同意并不容易。”崔偉說,不同意加裝電梯的一二樓住戶通常存有顧慮,比如擔心采光通風,或是認為加裝電梯之后樓層高的住戶受益較大、低層的房價會受到影響等。
使用
10年后維保費用居民自負
對于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合肥市目前采取事后補助的方式予以補貼,具體額度為每部電梯給予20萬元補貼,市、區財政各承擔50%。也就是說20萬以外的部分,將由居民自己支出。而在加裝電梯過程中,為保障施工質量,廬陽區嘗試引入第三方巡查機構,不定期對轄區內正在進行電梯施工的現場進行檢查,并出具書面檢測報告,交給居民和施工單位,幫助居民及時了解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供處理意見供居民參考。
崔偉告訴記者,根據雙方簽訂的合同,廠商負責10年內的保養、維修工作,10年之后電梯維保所產生的費用則需居民自己負擔了。
統計
省城掀起了加裝電梯熱潮
記者了解到,在全省最早開始試點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合肥市蜀山區,截至目前已有15部加裝電梯投入使用,另有6部正在施工、12部正在聯合審查,預計年底前將建成33部。
而在合肥市包河區,省人大宿舍11棟2單元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項目日前已正式進場施工,這是該區首個業主加裝電梯項目。該單元為4層,并以平層入戶的形式進行施工。記者從施工方了解到,目前該項目的基坑已澆筑完成,預計月底進入電梯吊裝階段。
合肥市高新區兩淮海棠小區也開始加裝電梯了,并成為該區第一個吃螃蟹的小區。據了解,小區建成于2005年前后,建成時未配建電梯,隨著經濟發展、小區內人群的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業主出行成為新的問題。
記者從合肥房產局了解到,目前全市正在施工的加裝電梯有18部,通過審查的有20部。
建議
對底層住戶進行合理補償
合肥加裝電梯的數量不斷增多,為了讓加裝電梯更加便民,讓更多人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加裝電梯服務,當地也在不斷完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制度。
蜀山區住建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業主缺乏相關知識,難以對眾多的供應商進行篩選,未來政府可通過公開招標,建立包括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電梯生產經營單位、維護保養單位等在內的供應商備選庫,以便居民放心選用。同時,加裝電梯環節多、流程長、專業性較強,部分業主難有足夠時間和能力辦理相關手續。為此,未來也可以引導業主通過委托等方式,交由電梯生產安裝企業、物業服務企業、社區等代為辦理。
此外,加裝電梯直接關系著各樓層住戶的利益,制定合理的費用分攤方案,明確各樓層住戶的出資比例,是加裝電梯項目得以推進的關鍵所在。記者了解到,目前住戶一般是自行協商出資比例,有時候心理預期差異大,總有業主存在“吃虧心理”,因而有時難以達成一致意見。對此,業內人士建議,可以一方面制定統一、兼顧各方利益的費用分攤方案,同時也允許住戶經協商適當微調出資比例,“尤其是對加裝電梯過程中的權益受損方的底層住戶,必須進行合理經濟補償或其他補償,以調動其積極性,避免‘不談錢但也不同意’現象的發生。”
戴大偉 湯曉燕 司先玲 孔芬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姚一鳴 項磊/文 王從啟/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