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兩年,小區的部分綠化區域上建了停車位、自建房等,還有業主圈起了‘小菜園’。”近日,合肥市蜀山區天柱園小區業主向本報熱線反映,該小區2008年后解聘了前期物業,成立業主委員會對小區實行自治管理,但卻不斷出現上述問題。小區業委會表示,考慮到業主實際需求,停車位和活動室等均征詢意見并獲得90%以上業主同意后進行改建。目前,轄區社區已開展入戶調查。
小區居民:
綠化被侵占作他用
“我在這小區住了近20年,以前的綠化占了小區近一半的面積,現在很多綠化都被鏟了。”天柱園小區的業主孫先生說。
8月21日下午,記者來到天柱園小區看到,小區入口不遠處的綠化帶上,停放著四五輛汽車。在2號、3號樓前,鋪上磚塊的綠化帶上,清晰地劃著停車線,可容納近20輛車。通往貴池路的大門口也長期停著三四輛車,并且這些車還堵塞了消防通道,可能有安全隱患。
4號樓對面,記者看到2間自建房,門口掛著“小區辦公室”“天柱園小區業主委員會”的牌子,隱約能看見“拆”字。“之前這里種了樹和竹子,業委會把這塊地建成了2間平房,用來辦公。”孫先生說,這兩間房建于2018年年初。
就在自建房的對面,有一塊公共綠化成了業主自家的菜園子。而且還焊接了2米左右高的鐵柵欄,設有大門,門上還上了鎖,別人無法通行。
業委會:
此舉獲多數業主同意
早在2008年,天柱園小區就通過業主投票,解聘了前期物業,成立了業委會,對小區實行業主自治管理。
業委會辦公室的一名王姓工作人員介紹,由于小區的停車位緊張,業委會拿出“征用部分小區綠地修建停車位”的方案,由全體業主投票。“獲得了90%以上的業主同意,才改建了停車位,現在停車難的問題確實緩解了一些。”
“之前業委會沒有辦公場所,而且這2間房所在的位置原先是小區的衛生死角,經常堆放垃圾,我們改建后作為臨時的辦公用地、活動室 ,并在建設中保留了原來的兩棵樹。”該工作人員稱,去年年底改建之前,也征詢了業主意見,并在小區張貼公示。
該工作人員隨后翻出2018年4月20日的一份公示,并附有征詢函、業主簽字表。而對于有業主自己圈了綠化做菜園子,業委會也曾多次勸說該業主,并將繼續與其協商進行整改。“消防通道我們指定停放周邊一二樓業主的車輛,方便臨時疏散。”
最近進展:
街道社區展開調查
記者隨后采訪到漢嘉社區工作站的劉站長,他表示,今年7月接到相關情況反映后,已向西園街道匯報。“今年8月7日、8日,街道、社區的工作人員對天柱園小區130戶居民進行入戶調查,并于8月19日公示入戶調查情況。”
劉站長表示,目前正在對本屆業委會2017年3月換屆以來至今的財務賬目進行審計,待審計結果出來后將另行公示。“從入戶調查的結果來看,業主對業委會的滿意度較高。如業委會有重大問題,或滿意度低于一半,會在5年的任期到期前進行換屆。”
漢嘉社區黨委書記劉軍表示,“對于停車位的改建,業委會確實通過了民意征詢,緩解了停車難的問題;對于車輛停放堵塞了消防通道,下一步或將由業委會清理車輛,設置可移動警示欄。”
對于業主關心的財務管理,業委會王姓工作人員表示,小區的收入主要包括房租、停車管理費,物業費等,“業委會自聘1名辦公人員、2名保安,1名保潔,收入只能維持工人工資和基本的維護,費用明細每年都會公示。”
思考:
小區如何自管還在摸索
“天柱園小區是2001年建成交付使用,按照相關規定,這種商業開發的小區,2000年以前建成算老舊小區。雖然不能在嚴格意義上定義為老舊小區,但是可參照老舊小區開展日常管理。”劉書記說。
“小區的物業費有物價部門提供的指導標準,業委會收取費用則沒有相關指導。收費的合理性、開支的規范性還需進一步明確。”天柱園小區業委會一名成員介紹,“建設自建房,因達不到招標的金額,走不了招投標程序,我們只能通過市場比價的方式估算費用,再走征詢意見、業主簽字、公示明細的流程。”
“業委會能不能收錢,收多少錢,還有待明確規定。由于收費規模沒達到,像天柱園這樣的小區難以開到稅務發票。”劉書記說,今后在業委會的組建上,可嘗試設定門檻,“涉及資金收支較多的小區,把財務章拿到社居委,由部門來進一步把關,對業委會進行制約。”
“部分規模小的小區或散住樓由于物業公司不愿承接,常陷入‘沒人管’的狀態,一度成為管理的‘真空地帶’。”西園街道物業服務中心李主任表示,對于“無人管”的小區,主要由街道成立的物業服務中心扶持、指導小區自管,由物業服務中心聘請保潔對臨近的小區進行打包式管理,安排網格人員入駐小區進行政策服務等工作。
“小區不自治,完全交由政府兜底,如遇拖欠物業費的情況,就像個無底洞;小區自治,一定程度減輕政府負擔,但實際操作有點難。”劉書記表示,目前社區有2個小區正處于業委會自治的摸索階段。“自己事情自己管,通過自治的方式化解矛盾。如何維護業主、業委會雙方的利益是下一步需要努力解決的。”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甘潔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