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那么人才便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從金融到教育、從商貿到文旅,近年來,首善廬陽以區域四大主導產業為引領,不斷加強人才工作,在眾多關鍵領域集聚了一批創新創業人才。為進一步落實人才強區戰略,廬陽區立足區域實際實施重點人才項目,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為引領時尚的國際化首善之區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人才引進撬動主導產業發展
在城市和區域競爭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廬陽區始終保持高質量發展,這其中不乏人才匯聚帶來的紅利。
2017 年12 月28 日,主題為“人才榜樣廬陽力量”的廬陽區首屆人才大會暨科技成果展舉行。此次展會上,廬陽區宣布設立扶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專項資金,鼓勵培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
2019 年1 月15 日,廬陽區第二屆人才大會暨金融與科技創新論壇如約而至,此次的主題為“金融科創智匯廬陽”,在這場金融與科技碰撞的盛宴中,來自廬陽區16 家企業的最新金融與科技產品成果,吸引了眾多企業參觀洽談。
金融業、特色商貿業、高技術服務業、文化旅游業……不難看出,一直保持著區域競爭優勢的四大主導產業,也是廬陽區人才工作的“風向標”。
圍繞產業發展,近年來,廬陽區不斷完善人才發展政策體系,在貫徹落實合肥市“人才20條”、“人才創新創業8 條”的基礎上,先后出臺《廬陽區關于進一步扶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實施意見》《廬陽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并在合肥市率先出臺大數據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制定《廬陽區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1 年)》,全力打造數據產業新高地。在金融方面,出臺《推動金融業發展扶持政策》,整合金融發展服務中心、金融發展聯合會、區域金控平臺等載體職能,助力轄區金融機構跨越發展,設立人才專項扶持基金,鼓勵金融人才落戶。
戰略指引多領域全面開花
從班主任到學校教務處副主任,再到分校校長、校長,合肥市鋼鐵新村小學校長徐年樂不禁感嘆:自己的職業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預想。
2010 年12 月底,滁州市來安縣第三小學校長徐年樂通過“綠色通道”成為合肥市南門小學語文教師、班主任;半年后,他又以公開競聘的方式成為學校教務處副主任。2014 年,他擔任南門小學上派分校校長;2018 年9 月,被任命為合肥市鋼鐵新村小學校長。“如果說從教師到教務處副主任是廬陽區人才選拔公開、公平的結果,那么從分校校長到校長,就算得上破格錄用了。”徐年樂說,來到廬陽區8 年多來,這里開放、開明的現代化教育理念讓他感受到了首善廬陽的獨特魅力。
作為全省當之無愧的教育強區,近年來,廬陽區通過“綠色通道”引進了一批教育人才,加快教育等系統的領軍型人才引進和培養。為加強重點人才項目隊伍建設,促進各類人才全面發展,廬陽區建立了區領導聯系專家人才制度,直接聯系優秀人才,幫助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
在加快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的指引下,2017年以來,廬陽區人才辦與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合作,舉辦高層才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班。同時重點做好省、市高層次人才重點項目的申報工作,2018 年,新增省級領軍人才6人、市級領軍人才14人。
平臺建設激發創新創造新活力
誰擁有一流的人才,誰就在競爭中贏得了主動權。為吸引各類優秀人才集聚廬陽,廬陽區積極建設創新創業載體,通過創建平臺、打造平臺,聚集了一批創業企業和團隊。2014 年引入廬陽經開區的合肥市廬陽中科大企業家聯合會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共培育153 家企業,孵化項目總注冊資金9億多元,累計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1.39 億元、納稅9081.6 萬元……得益于合肥市廬陽中科大企業家聯合會運營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IE 果園,該聯合會將中國科大校友的資源優勢發揮到極致。眾多高端人才、創新團隊循著它的足跡來到廬陽,為廬陽區的轉型升級發展貢獻一己之力。不僅如此,廬陽區在深入推進區校院所合作平臺建設中,通過共建研發中心等方式,實現了團隊式引進人才、捆綁式引進高新技術項目。以2018 年為例,該區新增首次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 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眾創空間1個。
科學研究、教育教學、醫療衛生……來自各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為廬陽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近年來,廬陽區已先后選拔兩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以激發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與此同時,開展“首善廬陽領航人才”“興廬產業創新團隊”評選工作,重點引進廬陽區主導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急需的人才與團隊,進一步落實人才強區戰略,著力建設引領時尚的國際化首善之區。
精準服務為人才保駕護航
最優質的金融資源、教育資源、醫療資源,最便捷的商務活動空間,廬陽區豐富完善的公共設施配套以及貼心的服務保障,是吸引人才落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今年3 月,在廬陽區一家企業就職的陳女士收到了一筆新落戶人才租房補貼,從申請到補貼發放到位,僅用了兩三個月,解決了陳女士的一部分房屋租金。作為在合肥市率先發放首批住房補貼的城區,目前,廬陽區已發放新落戶人才租房補貼332 人,共計約30 萬元。通過幫助解決人才在簽證、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吸引和鼓勵更多青年人才來廬陽創新創業。
在首善廬陽,秉承著“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各方不斷創新人才服務方式。去年,廬陽區為轄區高層次人才進行了一次免費體檢,并對重點人才項目進行表彰激勵,營造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而在廬陽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座談會上,區委、區政府領導明確提出各單位各部門建立服務機制,增強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能力,做到精準服務,統籌解決人才、項目服務有關問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自廬陽區與臨泉縣開展結對幫扶以來,廬陽區不僅為臨泉縣實施產業、項目等方面的幫扶,還搭建起了人才交流與輸出平臺。目前,廬陽區教體、衛計、文化、科技等系統已選派有關專業人才到臨泉縣開展結對幫扶,促進觀念互通、思路互動、技術互學、作風互鑒。同時加大對臨泉縣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系統培訓、掛職鍛煉力度,提升了幫扶地區基層干部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
人才隊伍建設比肩滬寧杭
培育工作,重點圍繞金融業、高技術產業,重點瞄準“雙一流”高校,力爭引進一批高技術人才和團隊到該區創新創業,不斷提升現有人才隊伍結構層次,推動優秀專家和拔尖人才在經濟發展一線建功立業。同時,依托廬陽中國科大校友會企業家聯合會,加大與中科院、中國科大等高校院所對接力度,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全力支持“大院大所大企”在廬陽設立研發平臺,加大人才精準服務力度,助推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
據悉,廬陽區將完善領導體制,不斷加大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統籌協調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信息報送和人才工作溝通協調制度。此外,該區還將牢抓平臺建設,圍繞三大戰略,聚集新興產業項目,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對接,推進合作平臺建設,為建設引領時尚的國際化首善之區提供有力支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姚一鳴
請輸入驗證碼